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释迦佛头痛三天的前因后果

http://www.fzzj.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00

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成佛以后,还会感召头痛三天?其前因后果如何?  


凡夫会受因果之报,圣人亦会受因果之报,只是凡夫圣人各受果报,心境各有不同,圣人解脱,凡夫未解脱,凡夫受果报心不甘情不愿,怨天又尤人,受果报心情激荡,起伏不定,不知果报是自作自受,无因则无果,果由因来而,何必当初呢?这是凡夫受果报的心情。  

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圣者接受果报时,心地如如不动,能转一切顺逆之境,不被诸境所转,若果报现前,圣人心里比谁都更清楚,他明白这一连串的遭遇,是来自于过去所作所为的因,今生今世受此果报是理所当然,当下以欢喜心接受果报,不怨天不尤人,心甘情愿纳受之,绝对不会逃避果报而安之!  

圣人没有特权、没有赦免,一律要接受因果的报应,若不受果报,除非己莫为,既为之应有大丈夫气概,面对事实鼓起勇气担当之,应负起自己行为的责任,这是圣人面对因果报应的心境与看法。  

毕竟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为善则善报,为恶则恶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也!  

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何以成佛后,还遭头痛三天果报呢?这就是因果平等的铁证,绝对是平等的,在佛经所记载,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在凡夫因地时,曾经投胎转世在一个小村庄的人家,家门前有个很大的鱼池,全村人民眼看鱼儿长大,大伙子连忙团结一条心,用鱼网把鱼池的鱼虾一同捞上岸来,大家共同分发一大分,其中有个小男孩不懂事,看到一只3斤多重的大鱼儿,好奇又好玩的心情,用一支小木棍往大鱼儿的头部连敲三下,只看见大鱼儿在地面痛苦的挣扎一番。村庄的百姓将鱼虾分发后,各自带回家分享一顿丰富的美餐,因果报应的事实就这样种植不坏不失了,事隔无量劫后的今世,释迦牟尼佛已修成佛的果位,然而释迦佛其皇宫的释迦族有五百余人,也包含无数的军队士兵,人民百姓,全遭琉璃王的大军一网歼灭,这血淋淋惨状,令人目不忍睹,血肉模糊,伤亡无数,黄昏日落,突显凄凉。  

因果(梵语hetu-phala)报应已经明朗落幕了,过去无量劫前,村庄的那位小男孩好玩敲打鱼儿三下,当下就造了恶因,那位小男孩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今世感召头痛连续三天,这就是果报不昧的写照;释迦族五百余人全遭琉璃王大军所灭亡者,释迦族五百余人正是过去那村庄的人民百姓,网罗鱼虾而杀食的大众,那群投胎转世的鱼虾正是琉璃王所率领之大军,那条大鱼儿就是琉璃王,因为释迦牟尼佛仅敲打鱼儿三下之恶因,没有参与吃尽一切鱼虾之分,所以只感召头痛三天果报,因果就是如此的公平与不会错乱,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果报,前因后果如是也。仁者明白否!  

愿云大师云:“千百年来碗裹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宋陆游放生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们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般若境缘集》

◎一切众生未来皆是佛,皆是我们现前的善知识,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才能真正做到断恶修善,成就自己圆满功德。( 净空法师)

◎菩萨的度化众生是没有色相的,都是在默默之中,自自然然地感化。至于众生能不能受到菩萨的度化,就端看众生能否真实信愿皈依。因为菩萨有慈悲度众生的“因”,而众生要有接受度化的“缘”,因缘和合,这就是所谓的感应道交。(广钦老和尚)

◎礼敬是性德的流露,普贤行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准则。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对众生要恭敬,如同对佛一般的尊敬,才是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不容易修的,唯有真实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无量寿经》第二章德遵普贤,明白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大家要努力往这个目标上去提升。(净空法师)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而生其心”。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事实真相,不可违背因果。(净空法师)(万缘放下,不执著;做好人,随缘办好事;老实念佛)

◎要随缘。没有这个缘不做,有这个缘就做,你才做得自在,做得心安。心安则理得,理是什么?明心见性。心安就是清净心,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净空法师)

◎世间事遇到了,我们做,就是修福。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多做是多修福,这有什么不好?做的时候不要执著,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一点痕迹都不留,如《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就把福德变成功德了。如果心里常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事情。” 这就是世间法,是有漏的福报,得的果报很小。(净空法师)

** 备注: 以上为净土篇《般若境缘集》部份转贴分享!
阿弥陀佛!!!

静思忍辱 - 钟丽凤佛友

《金刚经》云:“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呌你哭,你就哭,呌你笑,你就笑。真正的强者,是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跑。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人有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方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可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亊来之时最要忍,亊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灭烬。
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塊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这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羊践踏,不生一念嗔恨之心,是名忍辱。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

遇辱坚百忍以自持读后心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此乃众所周知之名句。可惜众生总被一时的嗔恨无明所掩盖而犯下无数难以弥补的过错。悲哉,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