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释迦佛头痛三天的前因后果

http://www.fzzj.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00

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成佛以后,还会感召头痛三天?其前因后果如何?  


凡夫会受因果之报,圣人亦会受因果之报,只是凡夫圣人各受果报,心境各有不同,圣人解脱,凡夫未解脱,凡夫受果报心不甘情不愿,怨天又尤人,受果报心情激荡,起伏不定,不知果报是自作自受,无因则无果,果由因来而,何必当初呢?这是凡夫受果报的心情。  

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圣者接受果报时,心地如如不动,能转一切顺逆之境,不被诸境所转,若果报现前,圣人心里比谁都更清楚,他明白这一连串的遭遇,是来自于过去所作所为的因,今生今世受此果报是理所当然,当下以欢喜心接受果报,不怨天不尤人,心甘情愿纳受之,绝对不会逃避果报而安之!  

圣人没有特权、没有赦免,一律要接受因果的报应,若不受果报,除非己莫为,既为之应有大丈夫气概,面对事实鼓起勇气担当之,应负起自己行为的责任,这是圣人面对因果报应的心境与看法。  

毕竟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为善则善报,为恶则恶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也!  

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何以成佛后,还遭头痛三天果报呢?这就是因果平等的铁证,绝对是平等的,在佛经所记载,无量劫前,释迦牟尼佛在凡夫因地时,曾经投胎转世在一个小村庄的人家,家门前有个很大的鱼池,全村人民眼看鱼儿长大,大伙子连忙团结一条心,用鱼网把鱼池的鱼虾一同捞上岸来,大家共同分发一大分,其中有个小男孩不懂事,看到一只3斤多重的大鱼儿,好奇又好玩的心情,用一支小木棍往大鱼儿的头部连敲三下,只看见大鱼儿在地面痛苦的挣扎一番。村庄的百姓将鱼虾分发后,各自带回家分享一顿丰富的美餐,因果报应的事实就这样种植不坏不失了,事隔无量劫后的今世,释迦牟尼佛已修成佛的果位,然而释迦佛其皇宫的释迦族有五百余人,也包含无数的军队士兵,人民百姓,全遭琉璃王的大军一网歼灭,这血淋淋惨状,令人目不忍睹,血肉模糊,伤亡无数,黄昏日落,突显凄凉。  

因果(梵语hetu-phala)报应已经明朗落幕了,过去无量劫前,村庄的那位小男孩好玩敲打鱼儿三下,当下就造了恶因,那位小男孩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今世感召头痛连续三天,这就是果报不昧的写照;释迦族五百余人全遭琉璃王大军所灭亡者,释迦族五百余人正是过去那村庄的人民百姓,网罗鱼虾而杀食的大众,那群投胎转世的鱼虾正是琉璃王所率领之大军,那条大鱼儿就是琉璃王,因为释迦牟尼佛仅敲打鱼儿三下之恶因,没有参与吃尽一切鱼虾之分,所以只感召头痛三天果报,因果就是如此的公平与不会错乱,释迦牟尼佛头痛三天果报,前因后果如是也。仁者明白否!  

愿云大师云:“千百年来碗裹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宋陆游放生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们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般若境缘集》

◎一切众生未来皆是佛,皆是我们现前的善知识,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才能真正做到断恶修善,成就自己圆满功德。( 净空法师)

◎菩萨的度化众生是没有色相的,都是在默默之中,自自然然地感化。至于众生能不能受到菩萨的度化,就端看众生能否真实信愿皈依。因为菩萨有慈悲度众生的“因”,而众生要有接受度化的“缘”,因缘和合,这就是所谓的感应道交。(广钦老和尚)

◎礼敬是性德的流露,普贤行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准则。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对众生要恭敬,如同对佛一般的尊敬,才是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不容易修的,唯有真实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无量寿经》第二章德遵普贤,明白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大家要努力往这个目标上去提升。(净空法师)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万法皆空,所以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导我们“而生其心”。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事实真相,不可违背因果。(净空法师)(万缘放下,不执著;做好人,随缘办好事;老实念佛)

◎要随缘。没有这个缘不做,有这个缘就做,你才做得自在,做得心安。心安则理得,理是什么?明心见性。心安就是清净心,就是禅定,因定开慧,你心不安你怎么会明理。(净空法师)

◎世间事遇到了,我们做,就是修福。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多做是多修福,这有什么不好?做的时候不要执著,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一点痕迹都不留,如《金刚经》上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才是真正的福报,就把福德变成功德了。如果心里常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事情。” 这就是世间法,是有漏的福报,得的果报很小。(净空法师)

** 备注: 以上为净土篇《般若境缘集》部份转贴分享!
阿弥陀佛!!!

静思忍辱 - 钟丽凤佛友

《金刚经》云:“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呌你哭,你就哭,呌你笑,你就笑。真正的强者,是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跑。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人有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方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可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亊来之时最要忍,亊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灭烬。
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塊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这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羊践踏,不生一念嗔恨之心,是名忍辱。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

遇辱坚百忍以自持读后心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此乃众所周知之名句。可惜众生总被一时的嗔恨无明所掩盖而犯下无数难以弥补的过错。悲哉,悲哉!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念阿弥陀佛十种功德 (by 张巧欣佛友)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 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开心过一生

摘自《白鹿啣花》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现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将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要过24个小时,何不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呢? 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天同样拥有24小时,做人要活的潇洒些,要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就要看你怎样去度过了,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烦恼和忧愁时还会开心的一笑,因为世间上有人贫穷有人富贵,这都是因果关系。先贤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这是每个人的福报不同。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因此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要能够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善于缓解一切压力,消除一切烦恼。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佛教也讲:禅心清净境,无心万事宽。因为忍让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怀的大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伤心、烦恼、怨恨、忧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回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人预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地势柔顺,君子当以宽厚之德,容载万物。所以人要经常抱着宽容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们要学会开开心心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要有这样的心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应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因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内在的思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发现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紧时间把它做好,尽量做得更完美,让自己满意,也要让别人满意,这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关键。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错地方,那就会一事无成,终生遗憾。
人世间的一切名利都是虚幻不实,变化无常的;不要执着这些名利。真正的名利是一个人的心底善良,人们说你好,这才是最好的名;生活轻松,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利。因为身体才是你自己的本钱。没有身体,什么事都干不成。俗话说的好,有钱难买人开心;香港人口头常说,最要紧是开心;北京人常说,活着就要快乐所以佛教也讲,人活着就要放下自在。这几句话看起来大同小异,但仔细领会却各有含义。开心是精神层面的,是内心的活动。快乐向何处去找?而现在人似乎更多在于外求。不管内求,外求,开心与快乐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不可能脱离了社会,孤独存在。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知所感、乃至人的一切美德都只能是通过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而体现出来。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和联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品尝幸福,感受快乐。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人生如梦,人生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有人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古德云:“常思见己过,莫谈他人非。”

人要学会静心,要知道人生最美的境界是在静心中达成的,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在静心中解决的。所以佛教提倡静坐,最为主要的是在静坐中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有了智慧一切事情都明白。

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但愿众生能够“开开心心过一生,自自在在活到老”。

Friday, October 30, 2009

念六字大明咒的经验

各位佛友好!这算是我第一次发表部落格。

这是我很多年前到现在的感应。我想鼓励大家常念观音心咒/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哞、吽 Om Mani Padme Hum)。

好处真的是太多了。我想强调的是念六字大明咒可以医病。还记得我在14岁时,我生了一场怪病,在这就不方便说了。。当时的我又怕又担心,也很无助。我便开始念六字大明咒和大悲咒。过了一段时期就慢慢好了。。 觉得有点神奇。真的由不得你不信。从此我便持六字大明咒到现在。。虽然我不是很勤奋,但尽量常念。

第二点,我从前很小胆,也很怕“好兄弟”。但自从我开始念六字大明咒后,我便没那么怕了。。当兵时有过一些怪事,蛮恐怖的。。我便马上念,求观音菩萨保佑。 持六字大明咒也有护身的作用。其实六字大明咒的好处太多太多了。请大家阅读我上几周发的部落格,关于六字大明咒。

转经轮内所放的就是六字大明咒,是一个方便发门。愿大家法喜。 阿弥陀佛。

Thursday, October 22, 2009

浅说布施

四 川 尼 众 佛 学 院   隆 辉   

教 学 园 地《法 音》 1998 年 第 3 期 ( 总 第 163 期 ) 第 36 页   

六 度 , 是 大 乘 修 行 道 的 六 项 主 要 内 容 , 是 菩 萨 的 正 道 , 是 摄 尽 一 切 菩 萨 道 的 总 行 , 是 自 度 度 他 、 福 慧 双 修 、 三 学 具 足 的 途 径 , 也 是 悟 入 唯 识 性 的 因 和 果 。 今 仅 以 六 度 之 首 的 布 施 度 试 作 探 讨 。   

布 施 度 , 又 名 檀 波 罗 蜜 、 檀 度 、 施 度 。 施 波 罗 密 , 意 为 布 施 , 即 以 自 己 所 有 , 普 施 一 切 众 生 。 布 施 有 三 种 之 分 : 第 一 种 是 法 施 , 即 以 清 净 心 为 人 宣 说 如 来 正 法 , 令 闻 者 得 法 乐 , 资 长 善 根 之 功 。 第 二 种 是 财 施 , 此 中 又 分 两 类 : 一 是 内 财 施 , 即 以 自 己 头 目 脑 髓 , 以 至 整 个 色 身 施 于 众 生 , 如 释 迦 如 来 在 因 地 中 行 菩 萨 道 , 曾 割 肉 喂 鹰 、 舍 身 饲 虎 ; 二 是 外 财 施 , 即 以 自 己 所 拥 有 的 衣 食 财 物 施 予 有 情 , 令 彼 不 受 饥 寒 的 痛 苦 。 第 三 种 是 无 畏 施 , 即 众 生 若 有 种 种 灾 难 怖 畏 之 事 , 能 够 安 慰 他 们 , 帮 助 他 们 免 去 内 心 的 怖 畏 。   

为 什 么 要 行 布 施 ? 因 为 它 是 立 人 间 和 乐 、 出 世 圣 法 的 根 本 。 众 生 在 三 界 之 中 流 转 , 不 得 出 离 , 就 是 由 于 贪 爱 执 著 境 界 和 自 体 。 所 谓 境 界 爱 , 就 是 世 间 五 欲 的 享 受 和 占 有 。 在 自 己 一 无 所 有 之 时 , 就 绞 尽 脑 汁 , 千 方 百 计 地 去 寻 求 , 而 且 贪 得 无 厌 , 多 多 益 善 , 心 不 知 足 , 惟 图 多 求 , 甚 至 不 择 手 段 , 造 出 种 种 恶 业 。 一 旦 拥 有 名 利 等 妄 境 时 , 更 是 惶 惶 不 安 , 唯 恐 失 去 。 象 这 样 求 之 尚 忧 不 得 者 , 又 何 能 普 舍 于 众 生 ? 既 以 自 我 为 出 发 点 , 执 妄 境 为 我 所 者 , 又 何 能 去 贪 著 得 出 离 ? 所 谓 自 体 爱 , 就 是 贪 著 个 人 、 种 族 现 在 和 未 来 的 生 命 。 夫 妇 和 家 室 , 便 是 生 命 爱 的 对 象 。 众 生 由 于 这 些 妄 境 之 故 , 悭 吝 不 舍 , 而 导 致 六 道 轮 回 、 永 无 出 期 。 而 布 施 , 是 悭 吝 的 正 对 治 , 能 够 破 裂 众 生 悭 吝 之 心 , 让 众 生 不 被 欲 累 , 放 下 对 财 物 、 名 利 、 家 室 甚 至 色 身 的 执 著 , 培 养 慈 悲 心 , 以 种 种 钱 财 宝 物 , 乃 至 自 己 最 宝 贵 的 生 命 悉 皆 施 予 一 切 众 生 , 从 物 质 和 精 神 上 支 持 他 们 , 帮 助 他 们 摆 脱 贫 困 、 痛 苦 、 烦 恼 和 无 知 , 满 足 他 们 的 愿 求 , 与 众 生 广 结 善 缘 和 法 缘 , 使 他 们 因 此 而 亲 近 我 们 、 信 任 我 们 , 为 我 们 进 一 步 感 化 他 们 , 激 发 他 们 向 上 向 善 , 做 好 人 缘 准 备 , 从 而 能 够 摄 受 他 们 , 使 之 成 为 法 眷 , 并 永 断 贫 穷 根 本 。 若 能 如 是 , 则 能 恬 淡 宁 静 , 净 守 尸 罗 , 乃 至 引 生 智 慧 , 如 理 抉 择 诸 法 性 相 。 自 利 利 他 者 , 莫 过 于 布 施 , 故 六 度 中 , 将 其 列 为 上 首 。 由 此 , 也 可 见 布 施 度 对 于 众 生 出 离 生 死 的 重 要 。   

凡 布 施 , 一 般 源 于 悲 心 和 敬 心 。 悲 心 者 , 是 对 那 些 鳏 寡 孤 独 、 无 依 无 靠 者 , 或 者 残 废 疾 病 之 人 , 或 者 由 于 遭 受 水 、 火 、 风 等 意 外 灾 祸 的 众 生 , 寄 予 深 深 的 同 情 。 故 以 悲 悯 心 而 行 布 施 , 相 近 于 今 人 所 说 的 慈 善 事 业 。 敬 心 者 , 是 对 父 母 的 孝 养 、 尊 长 的 供 奉 、 三 宝 的 恭 敬 供 养 等 , 这 是 以 恭 敬 心 来 行 布 施 , 其 中 也 含 有 报 恩 的 意 味 。 此 二 者 , 就 是 人 们 常 说 的 悲 田 和 敬 田 。然 世 间 众 生 , 纵 偶 行 布 施 , 也 多 为 有 染 而 不 纯 的 给 予 , 称 之 为 给 予 更 恰 当 。 此 不 如 法 的 布 施 , 略 说 有 七 类 : 第 一 类 是 随 至 施 , 此 乃 非 自 动 的 发 心 布 施 , 而 是 因 为 乞 化 者 或 募 缘 者 逼 上 门 来 , 不 便 拒 绝 而 勉 强 布 施 , 内 心 实 心 痛 难 舍 。 第 二 类 是 怖 施 , 此 乃 因 发 觉 自 己 的 财 物 、 名 位 、 生 命 等 , 有 危 急 而 难 以 保 存 , 害 怕 彼 等 失 去 , 故 行 布 施 , 希 望 以 此 功 德 消 灾 免 难 、 逢 凶 化 吉 ( 世 人 多 有 此 举 ) 。 第 三 类 是 报 恩 施 , 因 为 曾 受 人 恩 惠 , 故 今 以 酬 谢 心 而 行 布 施 ( 此 乃 还 债 ) 。 第 四 类 是 求 报 施 , 为 了 别 人 的 报 答 , 或 者 希 望 得 到 别 人 帮 助 , 故 以 财 等 而 行 布 施 。 第 五 类 是 习 先 施 , 自 己 本 无 布 施 的 意 欲 , 只 是 世 代 相 传 的 习 惯 , 故 沿 习 旧 俗 而 行 布 施 。 第 六 类 是 希 天 施 , 希 望 得 到 天 神 的 护 佑 , 或 者 欲 生 天 国 而 行 布 施 。 第 七 类 是 要 名 施 , 为 了 沽 名 , 方 行 布 施 , 以 赚 回 一 个 大 施 主 或 者 慈 善 家 的 美 名 。 以 上 的 七 类 布 施 , 都 不 是 出 于 悲 敬 之 心 , 纵 然 也 会 有 一 些 功 德 , 但 与 布 施 真 义 , 毕 竟 相 去 太 远 。   

如 法 的 布 施 , 应 该 具 备 两 个 条 件 : 一 、 在 布 施 者 来 说 , 对 于 所 施 物 , 须 有 舍 心 。 如 果 财 物 等 是 被 别 人 借 去 而 忘 记 归 还 , 或 者 是 遗 失 , 或 者 是 被 人 抢 去 , 表 面 上 勉 强 给 予 , 口 中 也 冠 之 以 “ 布 施 ” 之 名 , 而 内 心 却 心 痛 不 舍 , 这 种 付 出 和 给 予 , 能 够 说 它 是 布 施 吗 ? 二 、 布 施 给 别 人 的 东 西 , 能 够 使 别 人 获 得 利 益 。 如 果 给 予 别 人 毒 品 , 意 欲 害 人 , 当 然 更 不 能 说 是 布 施 。 所 以 , 布 施 的 定 义 就 是 心 甘 情 愿 牺 牲 自 己 的 福 乐 来 成 就 别 人 的 福 乐 , 也 就 是 损 己 利 人 、 慈 悲 利 他 , 它 是 无 我 而 不 求 回 报 的 。 与 社 会 上 所 普 遍 流 行 的 那 种 为 了 追 求 某 种 功 利 目 的 而 暂 时 给 予 他 人 以 小 恩 小 惠 、 以 图 更 大 的 索 取 和 回 报 , 是 有 本 质 的 区 别 。 它 不 是 “ 收 买 ” , 不 是 “ 金 钱 交 易 ” , 不 是 “ 贿 赂 ” , 更 不 是 所 谓 的 “ 感 情 投 资 ” , 而 是 一 种 纯 粹 无 染 的 悲 心 摄 受 , 其 中 没 有 掺 杂 任 何 个 人 的 目 的 和 企 图 。   

布 施 度 还 圆 满 具 足 后 五 度 。 在 布 施 的 时 候 , 首 先 应 防 护 自 己 的 身 口 , 就 须 有 戒 为 助 伴 ; 在 遭 受 到 受 施 者 的 误 解 或 辱 骂 时 , 就 需 要 有 忍 辱 来 助 成 布 施 ; 若 在 布 施 的 过 程 中 , 心 生 懈 怠 , 就 需 要 有 精 进 来 策 励 ; 在 布 施 的 时 候 , 心 里 应 安 定 、 专 注 , 这 就 需 要 有 静 虑 ; 为 了 能 知 布 施 因 果 , 或 通 达 布 施 实 相 , 作 三 轮 体 空 ( 无 施 者 , 无 受 者 , 无 所 施 物 ) 的 如 法 布 施 时 , 缺 少 智 慧 能 行 吗 ? 故 言 布 施 度 , 实 为 六 度 具 足 。   

布 施 , 非 可 望 而 不 可 及 之 事 , 乃 是 人 人 当 下 可 行 、 当 下 可 践 之 举 。 诚 然 , 为 众 生 宣 扬 妙 法 , 施 予 千 金 , 乃 至 为 彼 解 除 身 心 怖 畏 是 布 施 , 而 给 人 一 个 微 笑 , 一 句 爱 语 、 赞 叹 , 甚 至 一 分 欢 喜 , 又 何 尝 不 是 布 施 ? 但 是 , 我 们 却 是 如 此 悭 吝 、 自 私 , 哪 怕 一 个 真 诚 的 微 笑 , 也 不 愿 轻 易 与 人 , 使 得 这 个 世 界 人 情 淡 漠 、 人 心 险 恶 。 行 布 施 尚 且 如 此 艰 难 , 而 欲 出 三 界 当 然 更 不 易 了 !

林清玄:吝啬的人

吝啬的人文/林清玄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到脚上的每一个脚趾头都很吝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去教化他,于是到了他住的城镇去开示。佛陀就告诉大家布施的功德: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这个吝啬的人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很感动,可是他仍然布施不出去,他为此深感烦恼,便跑去找佛陀,对佛说:“世尊呀!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佛陀从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要他张开左手,佛陀说:“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别人,然后把这把草交给别人。”这个吝啬的人一想到要把这把草给别人,就呆住了,想得满头大汗,仍然舍不得给出去,最后,他突然开悟:“原来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赶紧把草给出去,自己也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约花了一分钟,就把草给出去。后来,他只要很简单地就可以把草给出去。佛陀又说:“现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张开,将草交给别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给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后,佛陀对他说:“你现在把这把草给别人。”他便把这把草给了别人。

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有钱人便把财物布施给别人,最后把身体也布施给了别人,结果证得了菩提。

这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认识到菩提的追求没有资格的限制,再吝啬、再坏的人,只要发心想追求菩提,就可以透过训练开启菩提心。训练开启菩提心最简单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时时让自己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

慧律心语

◆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抹,因厌弃年老而祈祷青春。永远不断的去追求不变的事物,有如走进无花果林中,如何能寻找得到花朵呢?

◆人所认识的世界,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小片断,是极不完整的。这种极不完整的感觉,所得知的种种知识,多半是不正确的一种假像,而人们往往认假为真,把心态都扭曲了。

◆人总是很容易看见别人眼中的芒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

◆能启发心智的娱乐,才能使人心安意适。

◆心的意志力是无法估计的。一滴水,我们看不出它的力量,但如把它滴入石缝而结冰,就足以把石头撑裂。

◆只有自己能够伤害自己,而苦恼也来自本身,除非自己伤害自己,否则你永远不会是一个牺牲者。

◆假如,你不向别人期待任何东西,也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任何人对你都无法造成恐怖现象。

◆对于自身的不幸挂念愈久,它伤害我们的力量就愈大。

◆哭泣,不能减少昨日的哀伤,只会消除明天的力量。

◆自卑感是人格的泥沼,一旦你身陷在里面,便会失去上进的勇气。

◆不尊重别人的,便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爱挑别人毛病,是由于遗忘自己的缺点而产生的现象。

◆愤怒,使他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

◆敌意不能镇压敌意,放弃敌意方可消弭敌意,此乃古今通则。

◆思想的力量,若能以道德为舵,就会变得伟大而稳固。

◆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无内在自由,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压迫,由于无知、罪恶、自私、恐惧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那么外在的自由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突如其来的争吵,往往会导致冲突,火苗可以燃著,也可以啐灭,两者皆出于你的口。

◆一个人从说谎所得到的全部收获是——当他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不相信。

◆喜好嫉妒的人,与其说从自己的事物中寻找快乐,无宁说从别人的事物上寻找痛苦。

◆如果几句自责与奉承的话,就能使一个傲慢而无礼的国王,转变为一个忠诚的朋友的话,那你就可以想像得到,‘谦逊与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有多大的帮助了。

◆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不久,便买不起他所需要的东西。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青年人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光,便是坐而沉思如何得财之时。

◆左画圆、右画方,则两不成。

◆时间是一个健谈者,它对我们解释一切。

◆追求名利之人,如以手掬水,掬得一时,终会流失。

◆当山崩的时刻,一粒落砂,也能引起更大的灾难。

◆太阳是不会失信的,它天天依照时刻到来,尽管受著风吹雨打,一有机会依然出现,它从不表示意懒心灰。

◆如果你要宽容别人的过错,请将眼光放在自己身上。

◆设若只因小过,就将他人剔除,则无需多久,即无人能与你相处,因为和睦来自宽恕。

◆只要一个人挡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切似乎都挡住了他的去路。自己的心是最大的障碍,也是最大的距离。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佛陀牽著我的手

Taken from 巧欣佛友。阿弥陀佛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rtoufqjbBM


我們都像小孩般,很容易迷路
走在娑婆的旅途,總看不清楚
一直跟著輪迴轉,感到很無助
娑婆世界的迷惑,何時才能擺脫
佛陀誕生在娑婆,是來度眾生
指引迷惑的眾生,走出這迷霧
如今佛陀雖不在,佛法依然在
奉行佛陀的教誨 就像佛陀牽著我的手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
為我指引迷路
有佛陀明燈伴著我
不再感到無助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
帶我走出迷霧
有佛陀明燈照著我
走向那彼岸的路
讓佛陀牽著我們的手
走完人生的旅途
慈悲的佛陀微笑著
在那彼岸等著我

唱:李佳寧 詞/曲/編曲:許俊華

Tuesday, October 20, 2009

一日十勉


01。肚量大一点
02。嘴巴甜一点
03。行动快一点
04。效率高一点
05。脑筋活一点
06。理由少一点
07。做事多一点
08。脾气小一点
09。说话文一点
10。微笑露一点

谈布施 (净空法师 讲述)

http://www.hhfg.org/xxsz/f4.html

△ 经中常常开示,一切烦恼归纳之即是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切祸患之根本。对治贪欲要用布施,贫穷布施难,其实布施功德大小与所布施之金钱数字并无关系,要看有无菩提心。若以清净心布施,其功德无量无边;一著相即变为人天福报,是世间痴福成为三世怨。  

△ 贫穷布施难,但穷人亦能随修坚固,小小布施能与性相应,即能随顺坚固一切善根。穷人无钱布施,可以出力,对于善举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  

△ 培福报通常都讲布施,财施得福,法施得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经中说:“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无上菩提大道?盖布施可以断贪爱。贪爱是烦恼之本,贪心断尽,烦恼亦断尽。  

△ 布施人人可修。佛门有四众弟子,出家二众修法布施,在家二众修财施与无畏施。故弘扬佛法,在家二众更应负大部份的责任。  

△ 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此四字作起来不容易,但有一方便法门,即是布施,布施即舍离生死流转。每人均愿舍生死,而每人均抓得牢牢的,此是执著不肯放下,与佛法背道而驰;不但身外之物要布施光光的,连身体也要布施给众生。大乘佛法是即世间而离世间,正放下的时候也是正提起的时候。把身体留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以五欲六尘作佛事,“我见”没有了,哪里还有疲厌?哪一个受苦?身都放下了,何况身外之物!佛法说“法喜充满”,即是自在之意,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今生即能作到。  

△ 世出世间一切成就,即在舍忍二字,若著了相,舍与忍均不能圆满。著相修六度即是六种有漏的善业,来生不过受人天福报,佛法与世间法即在著相与离相二者之间的分野。六度中先说布施,也有深意,因舍有遣执之功,破我之能,最与般若密切;若想修福,必须布施,离相修福,得清净福报,这种福报是自然的、是清净的、不著相的。  

△ 佛法是宿命论又非宿命论,迷在境界中即受命运的支配,以业力作主宰,觉了即非宿命论。《了凡四训》在台湾流通不下五十万册,但有几人能依之而行?如照之行即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任何东西有丝毫的贪爱,布施度即未圆满,乃至对于自己的身体亦不可执著。金刚经彻始彻终就是一个布施,菩萨布施重在离相,心不著相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眼前所有内外财一切不执著,如养儿女也是布施,身体一天勤劳亦是布施。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庞居士之沉财宝于江心,他说好事不如无事,只不过为了劝诫一般行善著相的人,示范一番而已,妙在此处。学佛即要在这个地方著眼,才能做到离相,正在修善时,亦正在离相时。                      

法布施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    

在《华严经别行疏钞》里面,讲到广修供养-财供养不如法供养。经文中维摩居士有一番非常精彩的开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法施并不是像我们现在送几本经书,送几卷录音带,就叫法布施,这是太渺小了。维摩居士说:‘法布施是以身作则,如法修行,作一切众生的榜样,这是真正的法布施。’这个开示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比如财、法、无畏布施,我们真的去做,修这三种因,就得三种果报-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让他看出这个果报,而向你请教:‘你为什么能得到这样殊胜的利益?’你就告诉他要修这三种因。所以一定要做出来给别人看。从持戒,自己认真持戒,断一切恶业,使自己心底真正达到清净善良。乃至于忍辱、精进、襌定、般若,都要真正去做到,那就是法布施。  如果你做不到,讲给别人听、劝别人,这是没有用处的,人家也未必会相信。佛在经上讲:‘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看到果报他才会反省,看到好的果报他就羡慕;看到不好的果报他就害怕。所以必须我们认真去做,把果报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让他自己去观察、去反省,然后发心来学习,这才是真正法布施。

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如何保持清净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為何有些人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應如何修學,才能在大環境磁場不好的情況下不受影響?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不但是佛門同學,世法裡面做人都不例外,今天外面的大環境是什麼?是爭名逐利,俗話說一切向錢看,把金錢、名利擺在第一位。好像做人,人到世間來幹什麼?就是幹這個,就是爭名奪利的。視貪瞋痴慢為正常的,自私自利是天經地義,哪個人不自私自利!連前幾年何守信訪問我的時候,都提出這個問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好像人為自己貪瞋痴慢應該的,現在確實大家都是這個想法。所以這個世界動亂,災難這麼多,生活過得這麼苦,原因就在此地。這個大環境不僅是這個地區,全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普遍看到的都是這個狀況。
怎樣能夠不受干擾、不受影響,那你的道業就能成就了。不但成就道業,在世法裡頭,你所經營的事業一定也成功,你的家庭和睦,你的生活健康、快樂,不受影響。這要懂得防範,最重要的要親近聖賢,《弟子規》裡面講,親近聖賢你才真正得利益。你看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處事待人接物值得學。現在這個世間人,親近聖賢的人少了,很少!我們學佛的同學要發心帶頭,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不仁的人、造惡業的人,不要去批評他,為什麼?他愚痴,他沒有親近過聖賢人,他不懂。你去干涉他、批評他反而結怨,他不會回頭,他不會改過,他認為他那是正確的。盡量自己做好,去影響他,影響不過來,那就是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你想幫他幫不上,這個要懂。佛菩薩救苦救難救不了他,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不相信,他不會接受。不相信、不接受就不能跟他講,講了他起反感,造的業更重。所以,說是慈悲,不說也是慈悲。他歡喜接受,你不說他,那不慈悲;你要說他,他歡喜、相信,他能接受,改過自新。不能接受的,你說他也是錯了,你不應該說,你說,他起怨恨心。所以言語有分寸,接受聖賢教誨之後,你有智慧。
外界盡量不接觸,你的干擾就會降低了。今天這個社會,可以說干擾人最嚴重的,一般人已經被它麻木了,沒有感覺到它在干擾你,什麼東西?電視、網路、電影、歌舞、音樂、報章、雜誌這些東西。對我們的精神干擾非常嚴重,精神受干擾,身體自然就受影響,頭腦不清楚了,胡思亂想,他就造罪業。佛家講魔來干擾,哪些是魔?這些都是魔,你不認識它,你把它當好朋友。明白之後,我們盡量不接觸它,不接觸它照樣生活得很好。我對於這些東西斷絕四十多年,沒有看過電視,連報紙雜誌統統都沒有。有些訊息都是同學從報紙上剪一小塊,告訴我現在有些什麼災難,希望我幫助他迴向。這些盡量的減少接觸。
日常交往,朋友交往的時候,善友可以常往來,互相勉勵;他習氣毛病很重的,我們敬而遠之。遠不是說距離他遠遠的,那就錯了,不是這個意思。遠是什麼?不可以跟他學,見面還是很客氣,希望我們做得很正,去影響他,不要被他影響。如果覺得自己功夫不夠,會被他影響的話,就盡量迴避。總而言之,見面一定要恭敬,這樣就對。這個問題我們在講經常常講到,多聽經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Sunday, October 11, 2009

[转载] 一心不乱的故事,很有启发

从前有个国王,他看见出家人整天没有事做,只是不断的念佛,觉得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道:“我听说修行的人,必须刻苦,方能成就道果,你们整天清闲没有做事,只是念佛,那里会有成就?”那出家人说:“修行并不在刻苦不刻苦,而是在生死的心切不切;出家人虽然整天清闲,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他求了脱生死的心很切;因为生死心切,所以虽整天六根对境,但他眼不见美丽的色相,耳不听宛转的声音,鼻不嗅芬芳的香气,舌不尝可口的美味,身没有适意的感触,意不起胡思与乱想。”
国王听了这些道理,将信将疑,他对出家人说:“你的话虽然说得有理,但是你能够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话吗?”出家人说:“可以!请国王明天派两班能歌善舞的宫娥彩女,一班在东街跑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外从监牢里面放出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一个罐子盛满着油,叫他小心拜着;告诉他说:“你的罪本来是判死刑的,现在给你一个求生的机会,你捧着这一罐油,绕过街道一周回来,如果罐里油没有倾溢出来,就赦你无罪。”此外,又命令四名兵士,拿着大刀随行,吩咐他们说:“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那里倾出,就在那里立刻斩首。”大王这样一试,便能得到证明了。”
到了第二天,国王照出家人的指示去做,那犯人心里想:“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必须一心专注这罐油,不可让它溢出。”果然,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回到国王的地方,国王实现诺言,赦他无罪。那出家人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国王就问犯人:“你在东街所看到的东西,什么最好看?”犯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国王又说:“你在西街所听到的声音,什么最好听?”犯人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国王骂犯人说:“你胡说八道!东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那里会不见不闻?”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一心只顾着这罐油,那里还有心去看跳舞去听唱歌呢?所以绕过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见不闻。”国王听了这些话,才领悟到那出家人所说的话,一点也没有差错!念佛的人,因为生死心切,虽然六根对境,不被六尘所迷,等於不见不闻,这是事实。
各位!我们念佛的人,每个人能够像那犯人的生死心切,对外境不见不闻,那样的念佛,才是真正的专心。专心念佛,就一定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了。
要知道,光阴迅速生命无常,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成隔世;切勿磋跎岁月,应该要把生死大事,常常记在心头,那么,你就会不怠不惰,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了。

Tuesday, October 6, 2009

关于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汉语音译为唵、嘛、呢、叭、哞、吽、。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  唵(an)、嘛(ma)、呢(ni)、叭(ba)、弥/咪(mei)、吽(hong)  藏传佛教的手印及咒语等,常令人感到十分神秘而深不可测。我们常常听到观音的咒「唵玛呢啤咩吽」,但各人有各人的读音,令人混淆。  大明六字的梵文读音为Om Mani Padme Hum,是观音大士的名号 。「玛呢」解作如意宝珠,指观世音大士之悲心,令所有愿求都能如意得成;「啤咩」解作莲花,指观世音大士如莲花一般清净不染与其清净智。
  持诵「唵」字能减除天界众生之痛苦;天界的众生得享长寿及福乐,故少会想及死亡及未来生之事情。在命终前,他们身体会失退光泽、体生臭味、遭其友人遗弃而生极大的痛苦。在念诵这一个音节时,修持的人会想及天界众生的痛苦而发心令他们离苦。  持诵「玛」字能减除修罗道众生的痛苦;他们心中充满瞋恨之念,对天界之种种享乐十分妒忌而常常与天界众生交战,每每落败而遍体鳞伤。在念至「玛」字时,修行人会念及这些众生的痛苦而回向他们减少痛苦及瞋念。  持诵「呢」时,能减除人间之痛苦与不幸;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还有其他的种种天灾人祸等等灾难困境。在念至「呢」这个音时,修行的人念及人间之痛苦而生出悲心,把功德回向予人间众生以减少痛苦。  持诵「啤」的时候,能净除畜牲道的生命,减除畜牲之五种痛苦:互啖伤害、愚痴无明、寒热痛苦、饥渴痛苦及受人劳役等痛苦。  持诵「咩」时,能除饿鬼道的众生之痛苦;生于饿鬼道的众生遭受寒、热、畏惧及疲累之苦,同时,因为他们的不善业力感召,终生不得饮食而常受饥渴之痛苦煎熬。诵念「咩」字时,修行人会念及饿鬼道之痛苦而生起悲心,把功德回向祈望它们痛苦得除。  持诵「吽」时,能减退地狱道众生之痛苦;生於地狱的众生,因其极重恶业力因感召地狱中之种种痛苦,如幻见烈火焚身、寒冰刺骨、山崩地裂、种种鬼差迫害等等,痛苦莫名,不能得脱。故此在诵至咒中「吽」字时,修行人想及地狱众生之苦而把功德回向愿其离苦得乐。  持诵观音大士六字真言,由於观音大士之愿力及加持,能减除六道轮回众生之痛苦。但在修行者之角度来说,这也是个人对六道生出体验而训练对一切生命施以慈悲心的一种修持。故此,持诵此咒对个人乃至所有生命都带来无尽之广大利益。有些人以为咒语必须由一位上师所口传,这个观点普遍上完全正确,但观音咒在印、藏等地极为普遍,一般人都日夜念诵,对上师口传授权之规定方面显得较为松懈一点,不同於其他的咒语。  在西藏,藏胞们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不仅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他们坐着的时候不断地念经,走路的时候不停地念经,甚至骑马疾驰的时候也在念经。可以说,除了张口说话、饮食及睡眠外.其他时间他们都尽量念经。所念的经种类很多,但念得最多的  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的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还有的藏医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的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

○此咒利益:能一降魔;二治病;三免劫;四各种成就;五去障;六登佛位。即得定开慧是也。 ○此咒虽只六个字,而光大圆明,妙用无尽,故名六字大明咒。此法威德无上,为密部极重要之法。

http://www.ywbb.com/80118/viewspace-303440.html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莲花生大士心咒》尽量多念


嗡阿吽 班杂咕噜 贝玛悉地吽
OM AH HUNG VAJRA GURU PEMA SIDDHI HUNG

莲花生大士开示道:““平时念诵心咒最少百遍的话,能令人见之欢喜、食物、财物、牛羊等,不劳辛苦,自然而得;念诵千遍或万遍等的话,可以调伏他人,加持和力量迅速到来;念诵十万遍或百万遍等数的话,能够勾召三界并调伏三界、天魔,使之如仆人一般自动前来协助,四种事业迅速成就,对于利益所有众生的心愿具足无边的力量;念诵三千万或七千万遍等数的话,能与三世诸佛不会分开,与我莲花生无二无别,可以调伏天龙八部为我护法,可以教导他们,指使他们作诸事业;最上等者,可以成就虹光身;次等者,临终能见到母子光明会;再次等者,中阴时面见我莲花生显现‘现相自解脱’到达拂尘洲(铜色山净土),利益无边的众生。”

http://www.meetbuddhist.com/link.php?url=http://blog.sina.com.cn%2Fs%2Fblog_49b7996301008m3o.html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慧律法师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文,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应无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已见性。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於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传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後来即依此教化学人,大振宗风。可见这两句经,非常重要,望大家特别注意。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麽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是。  诸同学!既知应无所住,即是实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却不要去觅此实相,觅此法身佛,觅即不是。何以故?实相无相,不可觅故。放下便是,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当知此实相境界,非诸佛独有,我等亦本自具足。所以者何?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故。只要大家此刻瞑目寂照,一念不生,则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之无住真心。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大家修持不能相应者,因有所住,故有所求;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缚,岂能自见本性?  大家现在修的是心地法门,须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认清。要明白这两句经的体用,必先立其体,然後才能起其用。体云何立?将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立。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则无住真心,自然现前。但是大家明知放下是好,而总不能放下者,何故?盖吾人业识太深,放下不易。因为放下不易,故又要从降伏其心下手。殊不知,一切无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头上安头。果能一切无住,即得实相本体。依实相本体,而住无所住,生无所生,即是依体起用。  佛与众生之分,只在觉与不觉,慈悲与不慈悲。觉则即相离相,一切不住,故名日佛;不觉则见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众生。慈悲则平等为怀,万物一体,即名日佛;不慈悲则贪嗔痴慢,烦恼丛生,即名众生。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故六祖云:“一念平直,众生是佛”。  诸同学!佛有三身,当知吾人亦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其不住时,空寂灵知之真心,遍满虚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时,善心生得善报,恶心生得恶报,此时之心,即是报身。一念思量,种种变化,思邪化地狱,思善化天堂,此时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虚空,而不存虚空之量;度尽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即是无所住,随缘即是生其心。

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两轮四轮,能驾就好。
钱多钱少,够吃就好。
人丑人美,顺眼就好。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家穷家富,和气就好。
老公晚归,回来就好。
老婆唠叨,顾家就好。
孩子从小,就要教好。
博士也好,卖菜也好,
长大以后,乖乖就好。
房屋大小,能住就好。
名不名牌,能穿就好。
一切烦脑,能解就好。
坚持执着,放下最好。
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不是有钱,一定会好。
心好行好,命能改好。
谁是谁非,天知就好。
修福修慧,来世更好。
天地万物,随缘就好。
很多事情,看开就好。
人人都好,日日都好。
你好我好,世界更好。
总而言之,知足最好。
说这么多,明白就好。
还不明白,再看两遍。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转经轮的功德-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book/zhuanjingldgd/zhuanjingldgd.htm

今天所开示的内容,是六字真言(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转经轮的功德。
在藏传佛教中,六字真言的功德可谓人尽皆知,尤其是转经轮的功德,很多人从小就比较了解。在藏地,信奉观世音菩萨、念诵观音心咒的人不胜枚举,俗话说:“从小会叫阿妈的时候,藏地小孩就会念观音心咒了。”观音心咒的功德相当大,经典续部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证,方便的时候我可以给大家讲一讲。知道这个功德之后,很多人会非常愿意念观音心咒。
安多、康区、卫藏,这三大区域为主的藏民族,几乎每人都左手持念珠,右手拿转经轮,这已成为了藏民族的一大特色。现在研究佛教、民族、宗教的人士,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今天所介绍的六字真言转经轮,并不是一种传说,大乘经续中明确记载了它不可思议的功德。藏地人们自古以来就信仰佛教,拿转经轮的现象非常普遍。不管你到藏地哪里去旅游,或者在电视上、宣传介绍中,都可以看出藏民族对佛教的信仰,尤其是转经轮的弘扬,已经遍及藏地的每个角落。无论去藏地的哪个寺院,都能发现大大的转经轮,好几个人的力量才可以旋转。寺院的院墙上也有中等的手推转经轮,就像我们学院的坛城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转经轮。还有在每家每户中,老年人使用转经轮,年轻人也使用转经轮,转经轮在整个藏区触目可及。
藏地佛教在文革期间,寺院僧众、佛像经典等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摧残,尽管恢复起来比较困难,但现在仍有很多高僧大德不遗余力地宣讲转经轮功德,令世界各地的信众对此逐渐有所了解。
转经轮的弘扬,藏地比印度等国家都为成功。不管是历史上看,还是走入任何一个寺院,都会发现转经轮在这片土地上遍地开花。那么转经轮到底有什么功德呢?我们今后是否也应如此行持?有智慧的人对此需要从道理上分析,明白之后再决定是否行持,而没有智慧的人,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意义也不大。
转经轮有许许多多功德,有些是见得到的、有些是见不到的,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前辈大德将之撰著成文的相当多,有了经典续部的教证、传承上师的言教为依据,我们佛教徒不得不行持。当然,我们使用转经轮时,可能旁边的人不理解、不接受,尤其是年轻的居士,一边上班一边拿着转经轮,恐怕不信佛的人觉得怪怪的,但久而久之他们也会习惯的。以前在汉传佛教中,有些居士和出家人,不太接受转经轮。后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许多有远见、有智慧的汉地大德,不但自己使用转经轮,而且到各地去宣扬转经轮的功德,给别人作加持、结善缘时,也是用上转经轮。这是具有智慧的一种选择,无论你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虽然以前自己的教派中没有弘扬,但只要是佛经中讲的,我们后学者理应值得借鉴。
比如说吃素这一传统,藏传佛教从历史上看,确实不像汉传佛教那样普遍。但我们作为藏传佛教的修行人,见到这种慈悲的理念相当殊胜,也非常愿意随学提倡。同样,藏传佛教中的转经轮、闻思修行、辩论,不管在哪个寺院中、居士团体里,都应该值得效仿。佛教徒彼此之间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不能总抱着老观念至死不悟。因此,汉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也应该使用转经轮,这没有任何过失,反而有极大的功德,随学你的人也能直接间接得到无量利益。
那么,转经轮是不是有这么大的功德呢?这方面你不用怀疑。我以前翻译过乔美仁波切的《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里面自有详细介绍。乔美仁波切就像汉地的六祖大师、虚云老和尚一样,是藏地各教各派公认的大智者、大成就者,他对世间的所有知识,包括风水以上,全部精通无碍,他所编撰的功德文,只要是有智慧、有分析能力的人,看后不得不承认。在此教言中,乔美仁波切引用了二十多部有关观音菩萨的经典和续部,在藏地历史上也十分罕见。上师如意宝有一次开极乐法会时,曾专门给大家宣讲过。
大家不妨看一看,藏地的家家户户、寺院周围,有多少个转经轮?见闻忆触的众生,都能直接或间接获得解脱,这是佛经的无欺语言。发了菩提心的高僧大德们,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应该考虑怎样让与自己结上善缘恶缘的众生前往极乐世界,这也是大乘佛教徒的根本目标。所以,我非常希望汉地的佛教徒,手里也能拿着转经轮。在藏地,不管是萨迦派、格鲁派,还是宁玛派、觉囊派,各大教派的寺院里都可以看到转经轮;藏族在家人,无论是田野里的农夫,还是草原上的牧民,每个人也是手里拿着转经轮,口里唱着观音歌,(即六字真言的歌)。而且藏地有一种传统,孩子如果对父母非常孝顺,他出差回来经常要买转经轮。尤其是父母到了晚年时,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床上念观音心咒、用转经轮,平时不参与任何事情。
我小时候认识一个人,他叫桑当嘎洛,我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平常有空的时候,脑海里经常浮现他的笑容和慈祥的目光。我们之间的交往可能有十几年。每次看到他,他总是坐在屋子里念经,用一个大大的手动转经轮。他每天只吃一顿午饭,一般跟家人不接触,要求他们送进来。家人也是非常孝顺,中午好好地供养他,除此之外他一天中不见任何人。因为我们在行持善法方面有共同的见解,小时候我经常去他那里,听他讲一些佛经的公案。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在家人,但行为与现在的很多父母完全不同。现在的父母是什么样呢?在家里整天吵吵闹闹、说是道非,管孙子、管儿子,经常参与没有意义的事,如何度过晚年从来没有一点点预计。但我认识的这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都是转经轮、念经典,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所以你们若真正对父母孝顺,也应该买个转经轮让他转,这才是报答了他的恩德,其他的衣服食品,对他也不一定有利益。
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转经轮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方面现在有各种资料,你们也可以看一下。按照了义经典的观点,一切有漏的身语功德中,转经轮的功德最大。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凡是印度译成藏文的佛法中,身语所做的善事里,没有比转六字真言经轮利益功德更大的了。”你们想一想,从印度译成藏文的经续成千上万、堆积如山,莲花生大士已经完全精通,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身体和语言所造的善根中,转经轮的功德无与伦比。(这里没有涉及菩提心等意的功德。)乔美仁波切精通五明,了知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学问,他也说过:“我从未见过比此法功德更大、威力更巨、更深奥的法了。”
既然智者们对转经轮如此赞叹,我们这些孤陋寡闻、智慧浅薄的人若不认可,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前辈大德们已经做出了这种结论,对佛教一知半解、分别念相当重的人,没有必要不承认,那些盲修瞎炼的人,也没有必要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积累善根,善根的功德大小,要依靠高僧大德的教证来抉择。若能使用转经轮,不仅自己可积累很多功德,凡是与我们结缘的众生,也能直接间接前往极乐世界。
大家应该清楚,上师如意宝在晚年时,大力弘扬转经轮。尽管藏地史来对此非常重视,但由于中间佛教受到一些损害,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用转经轮,老年人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当年上师如意宝依靠强大的发心力,在学院中要求每个人念经或上课时,手里要拿着转经轮。这种传统至今不变,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上师还在全国各地提倡用转经轮,不管这个人有没有皈依,此举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当然,刚开始用时,周围有些人可能不习惯。以前台湾、新加坡的有些法师朝拜印度时,拿着转经轮到印度各大学校里去作加持,当时佛教徒和非佛教徒都用奇怪的眼神来看待,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任何一种新的事物,虽然被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但现在世界交流日益频繁,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一个国家发明一种产品,其他国家很快就纷纷效仿。所以,只要对众生有利,藏传佛教的转经轮弘扬于汉地,为什么不可以呢?
它的功德从教理上完全说得过去。倘若经常使用转经轮,可任运成就息增怀诛一切事业,平息自相续中的贪嗔烦恼,灭除世间上的灾难,遣除风胆涎疾病,摆脱地水火风的违缘,以及一切非时的横死苦难。手转经轮者,还可以增长菩提心、善心、生圆次第的境界,获得无迷智慧,大悲菩提心自然增上,名声财富无勤圆满,寿命延长等有诸多功德。无论修任何一法,若使用转经轮后再修持,通过诸佛菩萨的加持,不管修本尊、护法、空行,还是闻思修行,都会圆满成功。
前两天我看有些道友在背考时,一边背诵一边转经轮,他们真的已经习惯了。还有些人平时一边看书,一边双手轮番用转经轮。这样串习到了一定程度,口里念经持咒,身体用转经轮,心专注于善法,身口意都可以运作起来。
转经轮的功德特别大,尤其人在死亡时,如果身旁有个转经轮,那就不需要破瓦法。我前段时间也讲过,法王接近圆寂时留下来几种教言,最后一个就是用转经轮,这是法王如意宝的临终遗嘱,以后文字上可以给大家发下来。上师当时也说了,在身语的所有善根中,转经轮的功德最大,大家一定要使用,千万千万不要放弃。尤其到一些偏僻地方或没有这种传统的地方,应该给众生多结缘转经轮。如果有人死亡,你实在来不及超度,或者没有人超度,或者这个人不信佛教,在他头的方向(放在头的周围即可,不一定是头顶上)放一个转经轮,那他根本不会堕入三恶趣。我经常也这样想:“我死的时候,不知道身边有没有金刚道友?如果有的话,我要求他放一个转经轮在我的枕头旁。这样心里也有种安慰,一方面是上师的教言,一方面自己的确知道观音心咒的功德。”
观音心咒的功德,汉地的《大藏经》中也有记载,藏传佛教的有关教典中,这方面公案比较多。我有一次去拉萨,看到一本书专门讲六字真言的功德,当时特别特别想翻译,但由于时间特别短,所以没有翻译成,可是以后有这个打算。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了解哪些佛法有殊胜的功德,若连这个都不知道,行持善法有一定的困难。
要知道,念一句观音心咒的功德不可思议,用一次转经轮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更何况是用了很多次。古大德说:“如果转经轮里有一万个观音心咒,那么转一次就相当于念了一万遍的功德。”你们有时间的话,也看一下乔美仁波切的传记,他老人家在一生中对六字真言的转经轮非常重视。
藏传佛教的经轮,一般来讲,可分为保护轮、降伏轮、杀害轮、转经轮等多种。其中的转经轮,又包括风转经轮、土转经轮、水转经轮、火转经轮及手转经轮五种。所谓的水转经轮,就像古代的磨坊或现代的发电机一样,借助山谷里水的力量,带动特别大的转经轮白天晚上一直旋转。至于风转经轮,你们到一些村落和寺院中,就可以看到屋顶上有许多转经轮,只要风一吹动,便不停地转动。火转经轮就是在钢炉的烟囱旁边,悬挂一些转经轮,生火的时候就开始转,火越来越燃,经轮就越转越快,听说我们这里的好多道友精于此道。
现在比较普遍的是电动转经轮,我觉得这个非常方便,只要交一点电费,白天晚上在佛堂里面转,自然而然积累了许多功德。我隔壁有个老喇嘛,大概有几百个转经轮,我去他家时都担心他睡不着,一直“嗡—嗡—嗡—”,大大小小的转经轮全部是电动的。他跟我说:“你看我家里的转经轮很不错啊,那么多!”他自己也是非常虔诚,每天都在磕头。其实,他这样非常好,电动转经轮有如此大的功德,不充分利用很可惜。
手转经轮,就是我们手里经常用的这种。它的式样,以前上师如意宝专门设计过,并叫工厂大量制作了几种。你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里面的藏文不能颠倒,观音心咒的字应该完好无损,否则过失比较大。请了转经轮之后,若有一位具相上师对其开光,加持力会更大。当然,若条件不具足、因缘不具足,没有开光的转经轮也可以使用。
前段时间,我跟菩提学会的好多人也说了:“以后你们辅导或听法的过程中,在前面后面念诵时,应尽量使用转经轮,平时在家有空的话,也要多用转经轮。这样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就会习惯的。”
对我个人来讲,从小到现在,对转经轮的感情非常深。以前在文革之后,当时宗教还没有开放,若发现有人拿转经轮,可能会被抓起来。那种年代里,我在山上放牦牛时,就有一个黑色的小转经轮,无论下雪也好、下雨也罢,走到哪里,都是一边光脚放牛,一边用转经轮。看见远处有人来了,就马上藏起来,人走了以后,又接着用。我从小放牦牛时,一直使用转经轮。
上学的时候,学校纪律比较严,但我也偷着用转经轮。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那个时候老师同学看不到,就把转经轮悄悄拿出来,自己慢慢地用一下,一直这样熬过来的。后来有了出家的机会,就可以公开使用了。但现在法务比较繁忙,除了传法上课以外,平时用的时间少一点,但还是比城市里的人用得多。每天不管是看书、做事,经常抽空用一下,自己对转经轮很有信心。
你们若想真正获得一些功德,一定要清楚转经轮的功德。佛经中云:“一切世间界充满七宝,以此作供养的功德可以衡量,以大发心手转一次经轮的功德却无法衡量;一切世间界大地的微尘可一一数尽,手转一次六字真言经轮的福德却不可胜数;布施给三界每一众生双目的福德可以衡量,为饶益众生而手转一次经轮的福德却不可衡量……”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藏地有位非常出名的空行母,叫西琼堪卓玛(即《西藏生死书》中的林萨秋吉),她经常前往中阴界,虽然去过十八大地狱,却没有见过生前使用转经轮的人堕地狱。有些上师说:“即使你杀了十八个人,用转经轮也能遣除罪障。”革萨里尊者游十八地狱时,认识到身语的善业中没有比转经轮功德更大的。莲师说:“善男子善女人,凡是欲求往生极乐世界者,应当勤转此经轮,五无间罪也可依此得清净。”乔美仁波切也说:“造五无间罪、八堕罪以及犯淫戒杀生等重罪之人,只要使用转经轮,罪业根本不会染污自相续,且能获得圆满的解脱。”这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不得不信服,如果还不愿意使用、不愿意弘扬,那真是太可惜了!
上师如意宝没有提倡之前,虽然我也看过一些书,基本上了解转经轮的功德,但没有特别去思维。后来通过上师的这些教言,自己总结自己的一生,最后真心地发愿:“在有生之年,只要自己有一口气,一定要多多弘扬转经轮。”后来我买了好多转经轮,只要来一个比较好的客人,什么东西都不给,就是给他转经轮。这种感觉也比较舒服,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对众生有利。
转经轮的有些功德是这样讲的:山上一个人用转经轮,风吹过转经轮,然后又接触其他众生,则此众生不会堕入恶趣;自己用转经轮时,如果被别人看见,他眼识中就种下解脱的善根,直接或间接会获得菩提果位;走路时用转经轮,凡是路过的众生,其相续中都会种下善根;过河、过桥时用转经轮,水里的众生均会得以解脱。所以,转经轮对众生有非常大的利益,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不得不行持。
高僧大德也经常使用转经轮,据历史记载,华智仁波切无论到哪里去,随身都有一个黑色的转经轮;麦彭仁波切的家里,有一个经常用的转经轮;上师如意宝也有大大小小的转经轮,甚至去美国、印度等国家时,也总带着转经轮,有时间就用一下。这些高僧大德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对转经轮都非常重视,我们后学者也要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如果没有用上转经轮,那是非常遗憾的!
有些人觉得转经轮只是藏族的一种传统,可能功德不会这么大。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你应该看一下经论中是怎么讲的,这些功德你有没有否定的力量?对我个人来讲,虽然研究这么多年的佛法,但对转经轮的功德越来越深信不疑,平时只要见到一个人用转经轮,就觉得他非常了不起,与他接触的众生都很有福报。
去年我在一个DVD上,看见一位汉传佛教的大德一边唱观音心咒,一边拿着转经轮给很多众生作加持,我对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转经轮对任何众生都有利,这种弘法方式是非常对的。他如果宣传“我是成就者、我是某某的转世”,我无法确定凡是与他结缘的众生必会解脱,但转经轮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见闻接触,肯定直接间接有解脱的善缘。用世间话来说,我们就是搞这行的,哪些善根最大,哪些善根不大,哪些善根没有,这方面不用问别人,自己这么多年来专门研究、专门思考,应该非常清楚。
平时在电视上,每次出现藏族的镜头时,都会有一个旋转的转经轮。虽然这是种艺术手段,但它的旋转跟车轮的旋转是不相同的。车轮的旋转可能让人晕头转向,可是转经轮的旋转,能在众生相续中种下菩提的种子,最后也有解脱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大力弘扬转经轮。
现在“唐多括罗”推荐的是解脱经转经轮,这在藏传佛教中也非常殊胜,但值得注意的是,里面的《解脱经》必须合格。当然,转经轮的内容比较多,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各种咒语、名号、经典都可以做成转经轮。但上师如意宝对其他的不太赞叹,毕生弘扬的就是观音心咒转经轮,因为乔美仁波切为主的高僧大德讲得非常清楚,它的殊胜功德无庸置疑。现在有些人把这个咒语做一个转经轮,那个咒语做一个转经轮,佛经中若没有记载的话,到底有没有功德也很难说,毕竟因果的奥义只是佛陀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行境,我们凡夫人很难无误通达。因此,上师如意宝再三地提倡,大家使用观音心咒转经轮。
通过这次开示,你们有经济条件的话,可不可以在佛堂里放一个电动转经轮,平时手里也经常使用转经轮。倘若家里有老年人,一定要让他学会用转经轮。在我们藏地,人到了五六十岁时,家人就让他退休了,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只是一心一意地念观音心咒、转经轮。但汉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人越来越老,事情好像越来越多,家里方方面面都让他管,这是不孝顺的一种表现。真正对父母孝顺的话,应该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一天到晚念观音心咒、念阿弥陀佛、用转经轮。他们这么大年纪了,研究经论、闻思修行恐怕有点困难,依靠因明辩论更是困难,为了他们的来世着想,子女应该让他们多用转经轮。
原来我也想做一些转经轮,给大家提供方便,但现在的价格跟上师当时的定价有点不同,所以只有自己想办法了。如今的交通非常方便,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请个转经轮并不会太困难。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学会用转经轮。与别人结善缘时,给他们财物、地位、名声,对我们修行人可能也不太现实,最好的就是让他用转经轮、劝他行持善法,这对他的今生来世都有非常大的利益和不可估量的功德。
其实,转经轮在行住坐卧都可以使用,乔美仁波切说这种善法简便易行,轻而易举就能成办重大的事业。如果让你布施钱财供养僧众,你不一定有这种能力,多年闭关修行,也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走路吃饭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一直使用转经轮,无勤中就能积累许多资粮。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过:“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的很多信徒,特别喜欢我们学院的转经轮,他们认为这里的转经轮加持很大。”这是上师对后人的一种教言,我觉得哪里的转经轮应该都一样,关键是里面的咒语——六字真言的功德相当大。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不广讲六字真言转经轮的功德。总而言之,以前有个伏藏大师叫班玛朗巴,他所开取的《观音海续》中说:“何者具有菩提心,具足智慧力士夫,制作观音心咒函,生次开光赞颂后,水风抑或手旋转,一定摧毁诸轮回,任运成就四事业,彼之功德不可说。”我们佛教徒对观音菩萨一定要有虔诚的信心,没有信心的话,功德也不会太稳固。自己也应该日日夜夜行持善法,而行善中最好的,就是用转经轮。
在座的各位道友,这几年来我觉得比较不错,转经轮并没有放在家里,走路、开法会甚至看书时,都能够用得上,以此也积累了许多功德。你们想帮助亲朋好友的话,也应该用佛法尤其是转经轮来逐渐度化他。其实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转经轮可以让人升官、发财、得名声,在很多文章中,这方面的感应非常多。总之,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均依赖于我们的发心和身语的力量,而身语所造的善根中,转经轮的功德最大。我们口里念《金刚经》、《阿弥陀经》,功德是很大;身体做磕头、转绕等,功德也很大,但按照佛经的教证,这些跟转经轮的功德比起来,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胜前者。
因此,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来讲,还是要好好地用转经轮,毕竟短暂的人生中,我们什么时候死也不好说。对我而言,不管在车里还是家中,每天用一下转经轮的话,心里比较舒服。如果当天没有用,或是忘在家里的话,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这种行为对我身边的很多人,直接或间接也有一点点影响。
你们平时用转经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课堂上也批评过有些人,他们认为自己很年轻,拿转经轮就像一个老年人。其实老年的标志并不是转经轮,转经轮是行持大乘佛教的一种标志。别人不接受是别人的事情,即使他用斜眼看转经轮,相续中也能种下菩提善根。乔美仁波切曾说:“转此经轮之人,生生世世不会转生于邪见之家、有盲聋哑跛者之家、贫穷下贱之家、屠夫渔夫等种姓低劣之家,生生世世转生到种姓高贵、信仰佛教、行持善法之家中。”从今生来世各方面来看,转经轮的功德的确非常大,这并不是我们故意渲染,而是在大乘经续中有教证可查。
总之,大家一定要以菩提心为基础,所作所为不离开善法:身体经常用转经轮,口里经常念观音心咒,心里经常想到利益众生,若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我们藏地衡量一个人的修行好坏,也是以此为标准的。如果没有这样,自己认为修行境界很高,觉得转经轮没有用,只要安住在胜义境界中就可以了,这对凡夫人来讲可能比较困难。正如法王如意宝所言:“你的见解再怎么不可思议,行为也不能远离取舍因果的准绳。”这个金刚语,大家务必要牢记于心,平时多行持善法,多使用转经轮,为一切众生做有意义的事情!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送子观音


请常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
Om Mani Padme Hum 唵嘛呢叭咪吽
送子观音的由来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人们常见的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北方莲华庄严世界微妙声佛,以及驾狮子持智慧之剑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都是从印度传来的。而“送子观音”的形象,却是中国佛教所创造的。《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 “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 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
  《异祥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相传无代南京大宁坊有个叫王玉的人,年过四十无子。至无二年(1336),于友人马公酌家神前,见到一部《白衣观音经》,便专心致志地念起来。以后每天都念,从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岳母刘氏梦见一个白衣人,头戴金冠,抱着一个婴儿,对她说:“我给你送圣奴来。”刘氏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第二天,她女儿即生下一个儿子,模样和梦中白衣人送来的婴孩一样,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圣僧奴”。
  中国佛教之所以创造出一个“送子观音”来,无非是基于下述原因:     一、 受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认为婚后没有孩子,断绝香火,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珲,使之成为没有孩子的夫妇叩拜、供养的主要神灵。 二、 受封建伦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来,使之成为新婚夫妇祈求生儿育女的主要神灵。 三、 受中国传统“母以子贵”思想的影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没有儿女老了就没有依靠;儿子升官发财,父母也能富贵、享福。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来,使之成为天下母亲祈请保佑早生贵子的主要神灵。 送子观音是观音菩萨化身之一,通常作手捧婴儿的中年妇女相;也有作观音双手合十状,前立一童男。此外,还有“子安观音”,亦为中年妇女的形象。这是中国佛教为了保佑孕妇安全生产而创造的神灵形象。
Guanyin Who Gives Up Her Babies to Others
One legend deals with one of the many forms of Guanyin, that is the Song Zi Guanyin (Guanyin Who Gives Her Own Babies to Others). Song Zi Guanyin had been a shepherdess known for her preeminent dancing skills. One day, the king had a party to entertain his five hundred warriors who had helped in his victorious battle against his rival. He invited the shepherdess to dance for them despite her pregnancy. She had to obey the king. She meant to perform a dance or two and came back home, but the half drunken warriors insisted that she dance with them. In the turmoil, she had a miscarriage, which dealt her a fatal emotional blow.
After her death, she became the wife of Hades. To compensate for the pain she had suffered in life, she gave birth to five hundred children. Even though, she felt no solace. Urged by her desire to retaliate, each night she would transform herself into a ferocious ghost and came to this world to prey on children. The world was seized with terror.
Nevertheless, she found one of her five children missing as she came back from her killing mission one night. She searched high and low but to no avail. Her misery was boundless. As she was about to collapse when Buddha appeared before her. Buddha told her that he hid her child in order to save her soul.
"You have five hundred children and yet you feel so painful when one is missing. You know that earthlings had only one or two in each family. How much pain would they suffer when they lose one?" Buddha asked her.
The ghost realized her sin and would like atone for it. She gave all her five hundred children to those earthlings who had reproduction problems and prayed for one.
This story is another example of a human being becoming a gui or ghost that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 shen or spirit.

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西方急急早修持
生死无常不可期
窗外日光弹指过
为人能有几多时
人命无常呼吸间
一失人身万劫难
眼观红日落西山
宝山历尽空回首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增福增慧,消灾延寿,求生净土,速蹬菩提

一、学佛的起步二、修行的层次三、修行的法门(一)各宗的成立(二)各宗的要义(三)各宗的比较四、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讲述)

http://www.dizang.org/rm/bb/index.htm

我们想成佛,当然要学佛,要修行。然学佛修行,是有一定的步骤与层次。我们必须依照学佛的步骤和修行的层次,按步就班,顺序增进,然后可以断惑证真,觉悟成佛。  世间事业尚且要有一定的计划与方针,始抵于成,何况佛道遥远,菩萨道难行,岂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更不可能出家三年五载,即可成佛。最近有人,于世间失意,投归佛门,不知进修,妄称明师,自谓是佛,证之佛经,不是魔鬼投胎,破坏佛教,便是破戒修禅,招魔附身,诳言妄语,淆惑视听,自误误人。  今天,本人将特别为各位介绍,有关学佛的步骤,及修学佛法的层次。同时,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中,选择成佛捷径,介绍给各位,希望各位藉此明白学佛的历程,及成佛的步骤。

一、学佛的起步二、修行的层次三、修行的法门(一)各宗的成立(二)各宗的要义(三)各宗的比较四、成佛捷径

一、学佛的起步
文珠法师讲述

  学佛的起步,应该是闻,思,修三慧。依所见所闻的经教而生智慧,谓之闻慧;依所思维之理解而生智慧,谓之思慧;依修习的禅定,而生智慧,谓之修慧。
  又闻慧因善知识而生,思闻从思维而来,修慧由修证而得。因为善知识可以传授佛的正法,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可以指示人成佛的正途。人果能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多诵佛经,多解佛理,便可萌智慧芽,开智慧花,结智慧果。大乘义章言:‘受教名闻,生解名慧’。可见闻慧,不仅是信受,还要因信受而生理解。可以说,我们对佛所证的真理、所开示的正法,既要信受,更要理解。信是正信,解是正解,便是闻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世间学问尚要学而思之,何况精深的出世佛法。更何况末法时代,去圣遥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谓善知识,是真是假,是正是邪,是佛是魔,实在不容易辨别。若闻而不思,深加考虑,便信以为真,何止难得法益,反为邪见所惑,为邪师所害。误入歧途,求升反堕,何等冤枉?即使所闻的真是佛法,但闻而不思不修,如人说食数宝,亦无法得益。楞严经:阿难从淫室归来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存道力,而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佛亦诃斥阿难:‘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又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可知学佛的人,除了多闻,还要思、还要修,方可取证,始得实益。若能继多闻之后,提高理智,将所见所闻的道理,经过冷静思考和分析,决择邪正,明辨真伪,最后获得正确的理解,便是思慧。
  既对佛法有了正确的理解,就应该依解起行,进德修业,将所闻,所信,所解的佛法付之实践,从实践中去止恶生善,断烦恼,证菩提,获得学佛的真实利益,便是修慧。
  闻慧、思慧,属于散慧,修慧属于定慧,散慧仅可以止恶行善,定慧方能断惑证真。观音菩萨亦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我们若能从闻而思而解而修,自然可以转凡成圣,自度度人,所以我说:闻、思、修三慧,是学佛的起步。


二、修行的层次
文珠法师讲述

  成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多生多劫长期修学,始可以断惑证真,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双足,惑尽智圆,方成佛道。虽然有人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仅就理言。理虽可以顿悟,事必渐修,如利刀割纸,一落千张,亦有层次。今有狂人,以一生解脱,即生成佛为号召,以蛊惑世间,急功好利的人。诚为智者所不取,且有谤佛谤法之嫌,实在罪过。在楞严经,对于修行的层次,说得最详尽。现在,限于时间,在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楞严经先显示如来藏性,人人本具,是成佛的真因;次选择圆通,以示成佛的妙行;,再依修行过程,立六十圣位,使修行人,知渐次增进。最后,展示五十重阴魔,令修行人有所警惕,降伏魔军,杀烦恼贼,然后转凡入圣,而证佛果菩提,可谓层次分明。
  六十圣位是: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三渐次是能转之行,其余五十七位是所转之号。但五十七位中,干慧地是路非真,妙觉是真非路,所以六十圣位中,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共五十五位,是真菩提路。守培法师则说:三渐次,干慧地,四加行、等觉、妙觉、加上信、住、行、向、地等五十心,合名五十五位菩提路。此是古人见解互有出入,于此不谈。
  楞严经所立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亦即佛在楞严经中所说‘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修习首楞严王大定的人,依此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进修,终必成佛。但于其中间,欲免魔事,当先严持佛之禁戒,然后修定,因定发慧,则根尘相对,不再起惑作业,而得舍弃妄想攀缘,回归清净真心。本此真心,经历干慧地的观行位,及十信的相似位,转凡入圣后,再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四十五位,分断无明,分证法身,最后进入妙觉位,究竟转凡入圣,如是循序进修,位位深入,层次分明,历无量时空,断无量烦恼,度无量众生,方许成佛。至于六十圣位的内容,请阅楞严经。


三、修行的法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各宗的成立
  释尊垂籎娑婆,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论说大乘,说小乘,说顿说渐,或显或密,或权或实,皆为对治十二类生的颠倒妄想而说。因为众生的颠倒妄想,有八万四千之多,所以佛说法门,亦有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的法门中,门门皆可以入道,皆可以断惑证真,皆可以转凡入圣,觉悟成佛,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外国圣僧接踵而来,翻译佛经,及中国古德的努力弘传,加以历代帝王的恭敬护持,建寺安僧,使印度佛教,移植中国,得以萌芽,生根,而且枝叶茂盛,发扬光大。至隋唐年间,何止思想成熟,教义精密,同时派别竞起,宗门林立。如隋.吉藏法师所创的三论宗,智者大师所立的天台宗,贤首国师的华严宗,玄奘法师的法相宗,善无畏又传来密宗,善导和尚又提倡念佛宗,还有道宣律师所倡的律宗,以及达摩祖师传来的禅宗,皆是综合前人之研究,而成立的新宗派。虽然,隋唐之前已有俱舍,成实、涅槃、地论、摄论等宗派问世,然皆不久即因其势未盛而衰,或被综合他宗,故隋唐年间所盛行于世的,仅有天台、三论、华严、法相、净土、律、禅、密等八大宗。辗转流传至今,为一般人所接受或熟知的,仅其中的一半,即是天台、净土、禅和密。至于华严、法相,仍有人学习,但弘传不广。律宗则仅存仪表,欠缺内容。佛门大德,虽然频频传戒,但求戒者多,得戒者少,能持戒的人更少。


(二)各宗的要义
文珠法师讲述
  一、 天台宗: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以大品般若为观法,以阐明一心三观的妙理。其始祖该是北齐慧文禅师。慧师依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思想,开本宗的先河。后传授于南岳慧思,慧思传授于隋智者大师,大师著「法华玄义’以明教相,以‘法华文句’以解经文,以‘摩诃止观’示意三观的行因,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至此,岂独思想纯熟,而且发扬光大,为研习经教的人所崇尚,亦为显教的代表。弘传至今,其势未衰。因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开辟此宗,又入寂于天台山,因人立名,名天宗台。
  天台宗主张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当作佛。人本具的佛性,虽然离言绝相,超然物外,但性具染净,具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用。众生随一念染缘,便迷真起妄,成九界圣凡;佛随一念净缘,即反妄归真,圆证无上菩提。由于佛性随缘,成十法界圣凡;而十法界圣凡,又互具互涉,遂成百界;而每界皆具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十如是,因成千如。天台宗依此百界千如诸法中,直显实相,当体即真,故有理即佛之说。欲证此理,必须从闻思修,由名字即佛,进入观行即佛;观行功深,断烦恼,相似见佛性,名相似即佛。相似而已,并非真实,必当百尺竿头重进步,继续努力,分证佛果,谓之分证即佛;最后惑尽智圆,究竟证得佛果菩提,名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是所证,一心三观为能证,一境三谛是所修所证;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理,而断惑证真,是天台宗主要修学方法。钝根小智,只可以渐次修证,故分为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及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若然是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悟三谛理,圆证佛之三德。
  二、禅宗:禅宗不依经教,不立文字,不立渐次,仅以心传心。此心即是诸佛所证本妙明净之佛心,亦是众生本具清净本然的真心。若能觉悟此佛心,便可以见性成佛,因此又名佛心宗。其始祖是摩诃迦叶尊者,自从灵山会上,承受释尊所嘱:‘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之后,便成为禅宗初祖。后祖祖相传,至二十八祖达摩。达摩原是南天竺刹帝利种,父王名香室,摩为第三王子,名菩提多罗,后受廿七祖般若多罗之法,改名菩提达摩,译名道法。于梁武帝时,渡海至广州,帝迎之到建业,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人出家,有何功德?’答:‘毫无功德’。帝问:‘云何真功德?’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廓然无圣。’问:‘对朕者谁?’答:‘不识。’帝不解。遂渡江致魏,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静坐;如是九年,不识者号为壁观婆罗门。孝明帝三召不起。
  后有神光大师,独具慧眼,知是圣人,立雪程门求法;达摩祖师初则不理,神光为表示求法决心,自断左臂,祖问:‘所为何事?’答:‘为求法。’问:‘所求阿法?’答:‘我今心绪不宁,乞师与安。’师说:‘将心来与汝安。’答:‘觅心了不可得。’师言:‘我与汝安心竟。’言下开悟,即传心法,为中国禅宗二祖,改名慧可。
  慧可传法于僧灿,僧灿传法于道信。僧灿为禅宗三祖时,因遇周武灭佛之乱,隐居深山,后遇十四岁沙弥道信,信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缚汝?’答:‘无人缚。’祖说:‘更何求解脱乎?’于是开悟,嗣僧灿法,为第四祖。后传法于弘忍,弘忍授法于慧能。慧能之后,衣钵不传,应达摩传法偈所说:‘吾本来东土,传法度群迷,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两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岳,青原两派,展转相传,又有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临济,但能修禅悟道者,实寥寥无几。
  三、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对显教而言。学密宗的人,认为此宗所传教法,是法身如来所说境界,深密秘奥,故名为密。密教以毗卢遮那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据,立十位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修持三密,所谓‘口持真言,手结印契,意作观想’,使身口意三业相应,便可与本尊之清净三密互相融会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三业入不思议境界,能迅速转变八识田中有漏业种,发无漏智慧,开佛知见,便可转凡入圣,觉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议,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测度,因名密宗。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传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国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红教、黄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师,各传其法。不过,无论修习任何派系,任何法门,都要一门深入,既要信师尊师,更要始终不二,精勤修学,方得感应,始可进入不思议境界,而发神通妙用。
  四、净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主。其始祖该是普贤菩萨。因为释尊最初成道,于三七日中,为法身大士宣说华严大法,普贤菩萨已于华严会上,提倡念佛,以十大愿王导归净土。如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说:‘是人临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又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自行化他,广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临命终时,一刹那中,即可往生极乐国土,见佛闻法,并蒙佛授记,不久即坐道场,成等正觉。所以我说,普贤菩萨是提倡净土法门的第一人。
  其实,文殊菩萨又何尝不是提倡念佛法门者?观佛三昧经中,文殊菩萨说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利。’此外,法华经,楞严经,楞伽经,大集经,以及龙树菩萨所造的大智度论,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世亲菩萨的净土往生论,无不推崇及倡导念佛法门。
  及佛教传入中国,有关专弘净土的经典,亦先后译出,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大阿弥陀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观无量寿佛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授经一卷,鼓音王陀罗尼经一卷,皆是赞颂净土、弘扬念佛法门的经典,因名净土七经。
  中国东晋时慧远法师,专弘净土,于庐山结莲社,集一百二十三人专修净业,同愿往生极乐。是为中国净土宗之始,而慧远大师亦被称为莲宗初祖。其后有善导和尚,承远大师,法照国师,少康大师,永明延寿禅师,省常和尚,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截流大师,省庵大师,彻悟大师,及近代的印光法师等,皆精进念佛,力弘净土,人称为莲宗十三祖。


(三)各宗的比较
文珠法师讲述

  以上四宗,若论教义,各有所长;若论修持,则难易不一。例如:天台宗的教义,广博精深,止观细致微妙,且概括如来一代时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并进的人,最好研习天台教观。但其教义的精深奥妙,又非钝根小智人,或初学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证。必须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学问基础,时间充分,经济雄厚,环境幽静,如是刻意学习,十年八载,即使未能精通三藏,亦能明白天台教观,成为弘宗演教的法师。至于解行并进,修习一心三观,甚至反妄归真,觉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办了。
  当今之世,有人自己落发,名为出家,不求师承,不习经典,便自称法师。其实此人,能否以佛法为师,修持以自利,尚且成问题,莫论能以佛法为他人之师。可是当今之世,又偏多的是这种法师。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证,何况禅并非一门从语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学问,而是由实践修证所领悟的工夫。修行过程,全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禅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锐利,加以持戒仅严不可。否则,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说:‘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又说:‘杀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又‘若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则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可知修习禅定,既要断淫,还要戒杀,戒盗,戒妄语,实行诸佛如来四种清净明诲,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论修证。近代学人,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禅的研究,甚感兴趣。因此各国禅学会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师们,亦喜欢谈禅,或教人修禅。可惜修禅之人,大都杀心未除,淫心炽盛,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为招魔之由。有人竟沦为魔眷,实在可悲。
  我认为际兹末法,众生障深慧浅,加以魔力强大,习禅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禅净兼修,凭借佛力加被,既可却魔,又可往生,一到极乐,便可以一生成办佛事,何乐而不为?
  密宗,种类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则,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结印契,心作观想,以谋三密相应,净化身心,消除宿业,自可深入三昧,转识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学密法,必须庄严道场,供品具足,更要上师传法加持,诚非限于经济、时间,或缺乏师承的人,可能做到。何况凡夫俗子,特别是在家修行,要修到三密相应,实在不易。更何况所谓即生成佛,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观行、分证即佛而已,并非究竟即佛。若证究竟即佛,除修禅定,断烦恼,显佛性外,还要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
  现代人每急功好利,贪多务远,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应,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来一金刚上师,前去皈依,明日来仁波切,又去求法,结果,一无所得。还有,修习密教,虽有神通,不过是从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贪著,否则,贪求执著,或喜说神通,不但淆惑观听,且为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净土宗,念佛法门,三根普彼,利钝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师说:‘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曰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彻悟禅师亦说:‘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后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放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授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道乎?’读此,可知念佛法门之殊胜,为六方诸佛所共赞,为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所共修,我辈不幸,生逢末法,魔强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诚恐不易,毋宁老实念佛,来得直捷妥当。只要资粮具足,一心不乱,临终决定往生极乐,揖别生死,超出六道轮回。所以佛说之八万四千法门,虽然依教奉行,皆可离苦得乐,趣向菩提,但论难易,如此比较,当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何止简便易修,事半功倍,简直是横出三界、一生成佛的捷径。


四、成佛捷径
文珠法师讲述

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其理由如下:
  (一)一生成办
  念佛的人,但能深信,切愿,实行,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者,立即花开见佛,悟无生忍,于十方界,供养承事诸佛,上求下化,得不退转,蒙佛授记,补诸佛缺,一生成办佛事。即使下品下生,经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住莲花胎中,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且常闻法音,胎教便是佛法,自然消业障,增福慧,及莲花开敷,观音势至,为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心,修菩提行,由于寿命无量,更不退堕,所以就此一生,便可以成就佛事,如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既至一生补处,当然很快成佛,比较在娑婆世界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快捷得多矣。
  (二)成佛真因
  凡是念佛求生净土者,除信愿行三资粮外,还要发三种心,修三种福,作为助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直心正念真如是至诚心,即是发菩提心,上求佛道;积一切功德,名深心,即是广修六度,下化众生;宏誓无尽,名回向心,是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发愿,往生净土。人能发菩提心上求佛道,广修六度下化众生,正是成佛的真因,因必感果,果证菩提,必然之理。何况发愿求生净土,一生极乐,即得不退,位补佛处,将成菩提,非成佛捷径而何?
  (三)即心是佛
  念佛之人,念佛之心,便即是佛。观无量寿佛经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集经亦说:‘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不生不灭法,便是佛性,专心念佛,至诚恳切时,我心佛心,融合为一,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能所双亡,即念是佛,现前当来,不但见佛,且速成佛。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龙树菩萨说:‘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寿昌禅师说:‘念佛心,即是佛。’古德每于念佛时,口放光明,或佛随声出。如善导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句,百句千句,其光亦然,故人皆称之为光明和尚。又少康大师,每念佛一声,便有一佛从其口出,连唱十声,则有十佛联珠而出。此皆念佛之心与佛心相应,即心是佛所致。
  蕅益大师净土案卷下论述中记载一段公案说: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伴死,葬之,携资还其妇,妇疑,伴愤甚,往尸处陈祭哭诉,鬼与伴问答如生前,乃同归作证,中途遇事,偶念阿弥陀佛,鬼大唤:何放光怖我?更速转数念,鬼惧曰: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近汝矣,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为僧。嗟嗟,甫举一念,光轮便舒。故寿昌大师云:念佛心,即是佛也,岂今时念佛,他时成佛哉,惜鬼不种善根,不闻佛名,故惊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缘,宁不顿超乐土耶。’
  由于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位登补处,一生成办佛事;由于念佛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成佛的真因;更由于念佛时,即心是佛,我心佛心,互融为一,即证实相,即念是佛。所以,我说念佛法门,是成佛的捷径。然则,想一生成佛的人,最好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当知念佛,并不是消极的行为,更不是等死,而是以一念止妄念,以善念转恶念,以正念转邪念,以觉念转迷念。使人去妄想,除执著,止恶因,从善业,若能信深愿切,精进念佛,求生净土,加上佛的愿力,慈悲摄受,则一期寿终,必然往生极乐。
  不过念佛之人,临命终时,最忌贪生怕死,或恋栈财物,或想念亲人,因为心有牵挂,则念不专诚,势为业力所牵,难免堕落。最怕是临终神志不清,未能提起正念,最好是平日能够三业专精,系心佛号,无时或忘,则念佛纯熟,临终便能提起正念,免随杂念恶念而去,念佛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这点。

念佛法门-文珠法师讲述

http://www.dizang.org/rm/nffm/nffm.htm#11

一、求生极乐的理由(一)缘份特殊(二)远离诸苦(三)依正庄严(四)方便殊胜二、往生极乐的条件(一)念佛正行(二)净业助行三、求生极乐的利益(一)灭罪生福却病延年(二)横出三界离苦得乐(三)决定往生莲开九品(四)见佛闻法候补佛处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称念,佛是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们最熟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有,晚课所诵念的八十八佛,究竟应该念那一尊佛的圣号呢?在道理上说:念那尊佛的圣号都可以,都有功德,但,如果我们发愿求生净土,希望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要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不但特别为我们的苦恼众生,创造一个美妙极乐的世界,还发愿亲自来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净土。所以,不止大慈菩萨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大势至菩萨亦说:‘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佛在大宝积经,大般若经,大集经,大弥陀经以及其他大乘经典中,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同时告诉我们,十方诸佛,亦皆称赞阿弥陀佛,愿力殊胜,功德难思,劝导我们应当发愿,往生彼国。
  据说:中国唐朝法照大师,是一位戒行精严的高僧,朝五台山时,亲见文殊菩萨,即顶礼启问:‘末代凡夫,去圣遥远,知识浅劣,不知修行何种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菩萨说:‘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念诸法之王。’照师问:‘当云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忆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文殊菩萨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也发愿,往生极乐,其回向偈是:‘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在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变现种种身,救度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禅师,至北印度健驮罗国时,特别往城东大山,在观音菩萨圣像前,断食七日,至诚祈祷,请菩萨开示修行法门,观音菩萨于空中出现,坐宝莲华,身高丈余,垂右手摩其顶言:‘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应当念佛,诵经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既然诸佛菩萨,皆称赞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皆劝导我们念佛发愿,求生彼国;我们当然应该信受佛语,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了。但我们为甚么要求生极乐世界?又要具备甚么条件始可以往生?求生极乐世界有甚么好处?现在,先让我们逐一研究,找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实行修持念佛法门。
  
一、求生极乐的理由
  十方诸佛,劝导我们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缘份特殊
  虽然,佛佛道同,证理平等,无有高下,但诸佛因中发愿,彼此互异。阿弥陀佛因中发四十八愿,成就净土,摄受众生,来生其国,而且发愿,亲来接引念佛众生,故大慈菩萨说:‘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随愿往生经说:‘十方佛土,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但悉不如无量寿佛国,何意如此?因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初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难怪此土众生,对西方三圣是那么熟悉、亲切,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凡有急难,无不恳求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是特别开心,或遭受委屈时,就不自觉地叫一声,‘阿弥陀佛’;原来娑婆世界,是西方三圣的故乡。故乡的子孙们,是何等的苦恼?又是何等急于需要救济?西方三圣是知道最清楚的,所以开始发心修行时,就决意摄取二十一亿清净佛国中,所有的庄严与福利,来建设一个特别庄严,非常美妙的极乐世界,来安顿故乡苦恼的亲人,以及其他十方世界,所有苦恼的众生。古人说:‘弥陀骨肉亲’,也许就是根据西方三圣,与娑婆世界众生,‘偏是有缘’而说!如果我们不念阿弥陀佛,发愿求生其国,岂不是辜负我们的乡亲父老——阿弥陀佛的恩德?
  
(二)远离诸苦
  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莲华化生,故无生苦;寒暑不迁,故无老苦;身离分段,故无病苦;寿命无量,故无死苦;无父母妻子眷属,故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无怨憎会苦;所欲自在,故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故无五阴炽盛苦。此外,极乐世界,更无地震,风灾、水灾、火灾种种自然界的灾祸,也无人事界的困扰与侵犯,更无战争的恐怖,无政治的逼害,无恶友的牵连,无烦恼的困扰,无生死轮回的束缚…有的,只是佛菩萨的教导与加被,善知识的接引与提携,所以一生极乐国土,立即可以远离人间诸苦。
  慈云忏主,更引用修行难阳十事比对,说明娑婆与极乐两个世界的苦乐悬殊,而劝导我们,当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一、此土常不见佛;彼土花开见佛常得亲近。
  二、此土不闻佛法;彼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
  三、此土恶友牵缠;彼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四、此土群魔恼乱;彼土诸佛护念远离魔事。
  五、此土轮回不息;彼土横截生死永脱轮回。
  六、此土难免三途;彼土永离恶道且不闻名。
  七、此土尘缘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八、此土寿命短促;彼士寿与佛同无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转。
  十、此土尘劫难成;彼土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三)依正庄严
  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入莲胎,莲华化生,清净香洁,无父母血肉的污秽,无住胎十月的痛苦;无论上中下品,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人之相,身光无量,寿与佛齐。不仅生处清净,寿命殊胜,正报庄严;而且依报国土,亦非常清净美妙,无三恶道众生,无空气污染,无高低不平。物资丰富,宫殿楼阁,栏杆街道,皆七宝所成,光洁严净,无需要清洁打扫;衣食自然而至,无需要买菜造饭;日用品丰盛具足,无需要选择购买;遍地黄金,七宝载道,无需要唯利是求,辛苦劳碌。
  无量寿佛经说:‘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花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又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缨络,缯盖幢旛,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环境如斯,实有助于修行办道。
  
(四)方便殊胜
  在释尊所说无量法门中,念佛法门,最为方便。例如:
  一、见佛方便:娑婆世界,释尊早已入灭,弥勒菩萨,当来下生,现在我们生在无佛之世,没有机会见佛闻法,非常苦恼;但阿弥陀佛,于今正在极乐世界说法,但得往生彼国,立即可以见佛闻法。
  二、受持方便:其他法门,必须时处许可,面对佛前,始可礼拜诵念;或在清净寂静的环境中,安顿身心,然后可以修习禅定。但念佛法门,行住坐卧,忙碌安闲,迎宾送客,办公做事,甚至舟车劳动,皆可以心念佛号,非常方便。
  何况念佛法门,具诸功德,但念一句弥陀,就得总摄六度万行。例如:一心念佛,万缘俱舍,就是布施;一心念佛,不作恶业,就是持戒;一心念佛,心自柔和,不嗔不暴,就是忍辱;一心念佛,净念相继,永不退堕,就是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就是禅定;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就是般若。修一行,即具足众行,在受持方面,是非常的方便。
  三、解脱方便:修持其他法门,必须断尽见思烦恼,业障消除,才可以解脱生死,超出轮回;念佛法门,但能专心精进念佛,即蒙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横出三界,超越轮回,解脱生死。
  四、成道方便:佛道遥远,非一生一世可能成就,特别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进难退易,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勤苦修持,方证菩提;念佛法门,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往生彼国,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得不退转,一生补佛之处,疾成菩提。
  综上可知极乐世界,是何等的美妙,助道因缘,又是何等的殊胜!我们无论是为了投靠乡祖父老的荫庇,或是为了远离众苦,享受依正庄严的快乐,抑或是为了见佛闻法,在助道因缘特别殊胜的环境中,修行办道,速证无生,疾成佛道,都应该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二、往生极乐的条件
  求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需要具备正行与助行。
  
(一)念佛正行
  念佛法门的正行,可分为往生的资粮,念佛的类别,以及念佛的方法,三点来说明。
  (1)往生的资粮
  往生的资粮,是信、愿、行。求生极乐世界,必须具备深信,切愿,实行三种资粮,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1.信:信是信受,佛法大海,非信莫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特别是念佛法门,更要深信。
  深信十方诸佛,所称赞的极乐国土,真实存在,并非假设,应当发愿,求生彼国。
  深信一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虽然极乐国土,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但凭佛力慈悲摄受,一称佛号,发愿求生,佛必来迎,接引往生。
  深信往生极乐国土,即得不退转,因为极乐国土,环境特别,助缘殊胜,不止常得见佛闻法,而且水鸟行树,皆宣法音,昼夜六时,耳濡目染,无非佛法;恒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互相策励,唯进无退,加以寿命又长,一生即可以成办佛事,蒙佛授记,补佛之处。
  2.愿:愿是志愿、发愿、愿力,信心既深,还要立志发愿,无愿不生。释尊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劝导我们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愿贵在志诚恳切,更要坚固。悟彻大师说:‘修习净业,信贵深,愿贵切,以信深愿切,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因此,念佛求生极乐国土的人,一定要发愿深切。愿离娑婆世界,愿生极乐国土;愿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愿佛慈悲摄受,亲来接引;愿生净土,即得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愿再来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灵峰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可见深信切愿,对于求生净土,是非常的重要!
  3.行:行是实行,既深信佛语,决意发愿,求生净土,就要继之以实行,一心念佛。念佛可以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实相念佛等四种。
  持名念佛:一定要三业清净,口念佛号,心止散乱,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日夜无间。如是心口相应,净念相继,必得一心不乱。
  观像念佛:是用恭敬志诚的身心,面对佛像,口称佛号,眼观佛像,意想佛的相好庄严,功德殊胜;如是三业专精,称念不已,日久功深,亦得一心不乱。
  观想念佛: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修十六种观,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九品往生,种种胜境,令心专注坚住观中,想念不移,开眼闭目,胜境不失,即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
  实相念佛:是心口相应,念念无间,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是即心即佛,心佛一如,心佛无二。由于称性起念,深知能念之心,自性本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而不执著有;但能念之心,灵明觉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亦不落于空;空有都不著,能所两相亡。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可以由事相一心不乱,进入理性一心不乱,是名实相念佛,此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修的念佛三昧。
  至于念佛的方法很多,综合而言,大概有以下十种:
  一高声念:持名念佛,可以高声唱念佛号。业报差别经说:高声念佛,有十种功德:一能除睡障,二天魔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心不散乱,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但高声唱念,会导致喉痛喑哑,不宜久持。
  二低声念:当精力疲倦,或人地有障碍时,可以改用低声念,但必须口念清楚,耳听明白,心意至诚恳切,念念无间,持之以恒,亦可以达到一心不乱。
  三默念:如果环境上高声低声都不适宜,或在不净之处,唯有心中默念。默念佛时,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口移,声不出口,但音声历然,耳根内闻,句句分明,日久功深,自然证得念佛三昧。
  四定时念:念佛最好是日夜无间,终身称念。但在家佛弟子,每为事业家务困身,未能万念放下,一心念佛,唯有自己安排在早晚定时念佛,作为日常必修的功课。慈云忏主,曾为国王大臣,立十念法门。至于佛教道场,为接引大众,或自己求生净土的大德们,每定时举行佛七念佛,于七日中,或于七七四十九日,行般舟三昧,希望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五闭关念:为了克期取证,可以谢绝应酬,万缘放下,闭关念佛;但时间长短,要视各人发心及其因缘环境而定。在关中应该不舍早晚课诵,尤其是楞严咒与十小咒,其余时间,行住坐卧,皆以佛号是念,心不外驰,念念与佛相应,决定证得念佛三昧。
  六摄心念:心念佛号,字字分明,即摄意根;口称佛号,句句清楚,即摄舌根;耳闻佛号,明明白白,即摄耳根;眼不东张西望,即摄眼根;鼻不扳缘香尘,即摄鼻根;身不懈怠放逸,即摄身根;如是六根都摄,不舍昼夜,精进念佛,必得一心不乱。
  七随时念:随时随地,不择时间,不拘埸地,不问净秽,行住坐卧,悉皆念佛;迎宾送客,开会集众,运动跑步,开车坐船,乘搭飞机,出入作息,甚至穿衣吃饭,大小二便,无不念佛。如是二六时中,念念弥陀,声声佛号,朝朝暮暮,无时或忘,必与自性弥陀相应,即心即佛。
  八记数念:为了提起正念,不忘佛号,可以手执念珠,口称圣号,念一句佛,手过一粒珠,念得分明,记得清楚,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现在,不仅香港流行手带佛珠,连美国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样的手珠出售,而外国人,亦喜欢手带一串或两串手珠,作为装饰品。其实佩带念珠,是有功德的,更可以辟邪,但只限于菩提珠。
  在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若用菩提子为数珠,用作诵经念佛记数,或但手持,其福无量,…。原来过去有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当时有一外道,儿子被鬼神害死,自己心想,我因邪见不敌鬼神,不知佛有何神力?佛既然在此树下成道,若圣树有灵,当救我儿。于是抱其儿子的尸体,放在菩提树下,一心念佛。七日后,其儿子生还,外道欢喜,赞佛威德神力不可思议,自此舍邪归正,学佛修行,而此菩提树,亦被名延命树,此树所结的菩提子,及其树根,用来制造念珠,能却邪降魔,功德最胜。
  九调息念:将一句佛号,系於呼吸间,吸气时念南无阿,呼气时念弥陀佛,一呼一吸,念佛无间,心不外缘尘境,六识不起,自然三业清净,日久功深,必得念佛三昧。当知人不可能没有呼吸,平时随著呼吸念佛,习惯了,即使将来病危命终,有呼吸时仍然念佛,直至最后一口气,也在念佛,实在太好,太美妙了!
  十临终念:求生净土的人,能否如愿往生,关键在乎临命终时,能否万缘放下,提起正念,一心念佛。若是平日深信、切愿、实行念佛,出入作息,行住坐卧,都不离佛号,则临命终时,一定自知时至,不忘念佛。不然,人之将死,种种业境现前,即使平常精进念佛的人,亦难免被业力所牵,迷失正念。何况平常疏懒念佛,或不懂念佛的人?往往为病苦所逼,为业障所缠,以至随业受报,堕落轮回。所以在临命终时,能够提起正念,是人生最后的重要大事。身为眷属,诚应该设法提起亲人临终正念,或请高僧助念,令亲属最后一口气都在念佛,一定感佛来应,随佛往生;所以发心为临命终人助念,功德最大。
  
(二)净业助行
  欲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或希望上品上生,除了具足信愿行外,还要兼修众善,回向发愿,作为助行。释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教导韦提希夫人,欲想往生极乐国土,当修十种净业。
  一孝养父母:忍辱经说:‘善至极莫大于孝;恶至极莫大于不孝。’所以止恶行善,首先应该孝养父母。世间孝子,不外是敬亲、爱亲、养亲,进一步善体亲心,‘父母之所爱,爱之;父母之所恶,恶之。’或继承父母的遗志,发扬光大父母的事业,使自己善名远播,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孝子贤孙了。
  但学佛人孝敬父毋,除了物质供养,还要提供精神补品,劝导父母修学佛法,作出世因;不止令父母现生享乐如意,还要令父母来生得生善处,甚至出三界,了生死,究竟离苦得。不但令今世父母,法喜充满;还要令过去生中,所有父母,皆得离苦得乐。
  二奉事师长:父母生我色身,师长生我慧命,色身止于今生,慧命则永劫不灭;所以既要孝敬父母,更加要孝敬师长。师长有普通的老师,也有佛教的老师。普通老师教人知识,培训人的谋生技能;佛教的老师,则教人止恶行善,勤求佛道,建立自利利他的事业。身为弟子,除了应该亲近事奉师长,执役服劳,四事(衣服、卧具、饮食、医药。)供养外,还要力行众善,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以报师恩。能报师恩,亦是净业之一。
  三慈心不杀:有命尽贪生,不分人与畜。我们人类爱护自己的生命,岂可随便杀害其他动物的生命?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既然六道众生,曾经互为父母,彼此有恩,而今杀生食肉,何止损害慈悲,而且违背孝道。何况杀生,属于恶业?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慈悲不杀生,免被业债牵连,不能往生。
  四修十善业:十善业是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心不贪,不嗔,不痴。三业清净,既是人天正因,亦是往生佛国的净业。
  五受持三皈:三皈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能领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法是宇宙真理,人天眼目,能指示众生,舍恶从善,断除烦恼,入佛知见;僧是世间福田,浊世的善知识,能住持佛法,化导群迷,福利人天。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先当皈依三宝,恭敬三宝,供养三宝。在皈依三宝的虔诚意识中,奉行佛的正法,持戒,修福,念佛求生净土,以此净业,决定可以往生佛国。
  六具足众戒:戒是佛道的阶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为戒能令人防非止恶,增长善根,助长定力,出生智慧。所以梵网经说:‘戒如明日月,亦如缨络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涅槃经说:‘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凡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都应该受持佛戒。佛的制戒有多种,最普通的是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以及菩萨戒。今言:‘具足众戒’,显然是不止但求受五戒,还要进一步求受八戒,十戒,具足戒,甚至受持菩萨的三聚净戒,自利兼他,作为往生佛国的正因。
  七发菩提心:在大宝积经中,佛告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愿生极乐世界,欲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心。’发无上菩提心,即是发起追求佛果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成佛道,愿度众生。念佛人固然是为了自己离苦得乐,求生佛国,也要同时观众生苦,发菩提心,愿将自己念佛、持戒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同登佛国,得不退转。是以发菩提心,亦是净业之一。
  八深信因果:世间事必由因,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类,因果相随,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不报,时辰未到。’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都是劝人明白因果,止恶行善的至理名言。而事实上,中外古今,历史记载因果报应的事实,不胜枚举。
  据说:民国初年,广州市有一哑子,事母至孝。因为母亲双足有病,不能行走,所以一年四季,除了食饭与睡觉,其余所有时间,都将母亲背在身上,生活起居,皆由哑子待奉;乞食所得,先供养母亲,人皆知他是孝子,都乐意施给。直至母亲死后,哑子日间乞食,夜间还到坟墓去倍伴母亲;一年夏天,哑子忽然被雷殛死。当时有一个在苏联留学回来的杨博士,见孝子触电而死,便在尸体的手掌写上‘天爷无眼’四个大字,以讥笑天道不公平,也表示他本人不相信因果之说。
  事隔十多年,杨博士被派往苏联出任大使;有一次在莫斯科国宴中,看见俄国太子,右手不能伸直,掌心中隐约有中文字迹,由于好奇心驱使,用力一拉,太子的手指被拉开,现出‘天爷无眼’四个字,正是自己的笔迹!原来哑子由于宿生恶业,应该一生受哑报,一生受雷殛,今因事母至孝,故一生受尽苦报,即生帝王之家享福,至此,杨博士始肯相信因果报应,善恶分明。
  又福慧寺的高僧,在十字路口,坐地化缘,修建佛寺,但一直都没有人肯施舍一分钱。正想离去,刚巧有个卖点心的年青人经过,看见老和尚空钵离去,顿生同情怜悯之心,毫不考虑,就将当天做小贩所得的钱,都投入老和尚的钵中,老和尚道:青年人呀!你的善心一定是有善报的,将来如果你有需要帮助,来福慧寺找我好了。
  原来这是个穷苦无依的青年人,每天全靠代人卖点心,换取食宿;当天因为将钱布施给老和尚了,回到食物店,不能将卖点心的钱交出来,竟被老板开除,自此无家可归,沦为乞丐。由于缺乏饮食营养,又流离失所,环境污染,最后眼睛肓了,才想到要去福慧寺找老和尚。
  当天早上,老和尚己经吩咐知客师说:‘今天有一位大施主会来找我,请即带他入来相见。’可是自早至晚,都不见知客师出现,老和尚唯有亲自往客堂一次。知客师说:今天没有大施主求见老和尚,只是傍晚时分,有个盲眼的小乞儿来求见,因为您正在做晚课,所以没有带他入内相见。老和尚急问:现在呢?答:他已经走了,不过在临走前,曾经问厕所在那里?老和尚说:快去看看!回人报告:盲眼的小乞儿,已经倒在粪池中溺毙了。
  老和尚告诉众人,因果实在不可思议,这穷苦的青年人,由于前生恶业所追,今生要沦落为乞丐,来生要受盲眼之报,再生还要在粪池淹死,今生只因一念之善,借用老板的钱布施,一生同时受报,现在恶业己经受尽,生天享福去了。
  可知因果报应,通于三世,有人即生现报,有人来生或多生受报,所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念佛的人,更加要深信因果,自作自受,除了念佛为正行外,还要力行众善为助行。
  九读诵大乘:大乘经典,诠实相理,开佛知见;时常读诵,一定善根增长,智慧明了。特别是念佛人, 读诵大乘经典,可以激发菩提心,修二利行,助长净业,莲开上品。
  十劝进行者:自己念佛,求生净土,同时也要劝导他人,精进念佛,共修净业,同生佛国。大品般若经说:‘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唐朝有一老翁,姓房名翕,一日突然暴死,到阴府见阎罗王,王说;‘根据簿记,你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你承此福,亦得往生,故召来相见。翕曰:我曾许愿,诵金刚经一万卷,及朝礼五台山,未想往生。王言:诵经朝山,固然是好事,不如早生净土,但愿亦不可违,仍然放他回人间。所以念佛的人,也应该劝导他人念佛,以念佛法门,自利兼他,以助长自己的功德。
  修以上十种净业,亦即是修三福。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但我们欲想上品上生,还要发三心。三心是: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即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亦即专心念佛。积聚无量功德,是名深心;即广修六度万行,下化众生,亦即以念佛法门,劝进行者。宏愿无尽,名回向发愿心;即以上求下化的功德,回向发愿,愿与众生,同登极乐。故观无量寿佛经言:‘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综上可知,念佛法门,说难不难,上智下愚,忙碌清闲,僧俗皆可,老少咸宜;说易不易,必须具足信愿行三种资粮的正行外,还要持戒修善,发三心,修三福,作为助行。具足正助二行之外,更要发愿回向,然后可以决定往生。
  所以,我们无论是打佛七,或是平常念佛,最后一定要回向。甚么是回向呢?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自己的志愿与目的,就是回向。回向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回事向理,二是回因向果,三是回自向他。
  无论是持名念佛,或是观像、或是观想念佛,都是有能念的我,以及所念的佛,在事相上有所表现。至于实相念佛,则能所双亡,内外空寂,心佛一如。念佛的人,若能由事相念佛,至一心不乱,进而证入理性一心不乱,就是回事向理。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由一心称念佛号之因,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证不退转,得一生补佛之处,终证佛果菩。念佛人将因中持戒念佛,正助二行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是回因向果。
  将自己持戒,念佛,修福的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共生极乐。如往生论说:‘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是回自向他。
  我们能够将正助二行所有功德,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发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同证佛道。临命终时,决定得生净土。
  
三、求生极乐的利益
  
(一)灭罪生福却病延年
  人生多病或短命,都是由个人宿世恶业所招致;现在既然能止恶行善,改往修来,又发心念佛,三业清净,与佛相应,自然可以灭罪生福。悟彻大师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善导和尚,每念一句佛号,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飞出。又如少康大师,每唱念一声佛号,就有一尊佛像从口中出,念佛十声,就有十尊佛从口中出。念佛至此,何止心口相应,简直是‘心佛不二’,佛在心中,则自己八识田中,所有无明障蔽,以及恶业种子,皆被佛光销融,例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照。’同样道理,我们无边罪业,佛光能销。
  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我本师阿弥陀佛,常须供养,尊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得福就是增福寿,灭罪就是消灾障;增福寿,消灾障,当然可以灭罪生福,却病延年。
  民国初年,中国杭州有一姓邵的青年人,不幸患了绝症,在上海宝隆医院诊治,但医药罔效,唯有躺在病床等死。一晚,他忽见一队牛头马面的鬼卒,向他奔来,他心想,既然有鬼,一定有佛,立刻大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正在向他奔来的小鬼队,突然被他念佛的声音,吓退了几步,停在那里,不敢走近。他觉得念佛能够驱鬼,很有功效,所以继续大声念佛,小鬼始终不敢前来捉他,后来阎罗王也出现了,身穿绿袍,头戴平顶冠,长相十分威严,也被佛号档驾,不能近他。
  青年人见佛力不可思议,更大声念佛,医生认为他的声浪太大,妨碍别的病人休息,劝他不要再念;但他正在生死关头,怎肯停止?院方唯有将他迁往另一间空房,由他继续大声念佛。如是持续七天,他突然看见一团金光,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小至大,顷刻间光明遍照病房,一尊金佛,在光中出现,身放毫光,足踏彩云,左手持念珠,右手当胸,慈祥和蔼的对他微笑。这时,他才想起是阿弥陀佛,再看看四周,小鬼队不见了,阎罗王老爷也不见了,再回过头来,佛也不见了,而自己的病却好了,第二天就出院,医生与护士们,都感觉莫明其妙,但这就是念佛,能够却病延年的事实。
  
(二)横出三界离苦得乐
  我们的世界,往往是苦多于乐,但在佛眼看来,娑婆世界的众生,简直是纯苦无乐。因为人除了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冤憎会,五阴炽盛等八苦交煎外,还要承受人事界的打击,以及自然界寒暑风雪的逼害,所谓:‘天灾人祸’苦上加苦。又世事无常,好景不永,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月不常明。’当财物散失,或乐极生悲时,就是坏苦。此外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当时过境迁,不堪回首话当年时,就是行苦。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但学佛的人,却有离苦得乐的方法,那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戒定慧的力量,消灭贪嗔痴等烦恼的苦因,令生老病死等苦果不生,而证得纯真无妄,纯乐无苦的真理生命。是以佛教的人生观,是由知苦而灭苦,由消极走向积极,是充满进取的信心,绝对不是悲观或厌世。
  不过末法时代,众生福簿障重,往往未能戒行清净,又怎能生定发慧,断烦恼,了生死?
  所以释尊特别教导我们,念佛法门,称念佛号,就可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横出三界,带业往生极乐。一生佛国,即无十月胎狱苦,但受莲花化生乐;无形骸衰老苦,但受相好圆满乐;无内外诸科病苦,但受身命坚固乐;无四大分离死苦,但受寿命无量乐;无恩爱别离苦, 但受海会相聚乐;无怨憎会遇苦,但受与善人俱会乐;无所求不得苦,但受自然如意乐;无五阴烦恼炽盛苦,但受观照空寂乐。还有,一生极乐,即一生永生,不再退堕三恶道,即得永离轮回苦,横超三界乐。所以释尊告诉我们:‘众生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见佛说阿弥陀经)
  
(三)决定往生莲开九品
  持名念佛,但得十念专精,一心不乱,便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莲华化生,经二十小劫(下下品),或经六小劫(下中品),或经七七日(下上品),莲华开敷,闻法欢喜,即发菩提心。
  如屠夫张和,以杀生为业,临终见牛群来索命,作人语:‘你杀我。’张和恐怖,对妻子说:‘快请大僧来救我’。僧至,为说念佛法门,张见地狱相现,左手持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恳切专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未及十念,即见佛来。自言:佛来迎我,即含笑而逝。
  持名、观像、或观想念佛,若得一心不乱,兼持戒修福,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中品莲华化生,七日华开,闻法欢喜,得无生忍,即证阿罗汉道。
  若然念佛,至一心不乱,又能兼发菩提心,广修六度四摄等大乘法门,以此功德,回向发愿,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品莲华化生,见佛闻法,断尘沙烦恼,伏无明惑,证不退转。
  若能实相念佛,进入理性一心不乱,即可往生极乐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莲华化生,见佛闻法,断无明,证法身,蒙佛授记,一生补佛之处。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有无;品位高下,端赖持名浅深。’持名深,即理性一心不乱,得上上品莲华化生;持名浅,即事相一心不乱,或但能十念专精,得下下品莲华化生。古往今来,念佛往生的圣贤,能自知时至,坐化立亡的,皆是平日念佛功深所至。
  中国清朝,有一姓王的孩子,个性愚钝,父母双亡,无以为生,陈道人收他为徒,日间要他做苦工,晚上打坐时,教他坐在对面念佛。但他总是发音不正,又喜欢打瞌睡,陈道人身边放一枝长竹,当他打瞌睡时,骂他:‘你愚昧至此,还不知精进念佛’,并用长竹打他。如是经过三年。有一个晚上,他忽然哈哈大笑,道人又举竹要打他,他说:‘今日你不能打我了’。道人问:‘为甚么?’他说:‘你枯坐十八年,不知修行,若能如我老实念佛,早生西方了。’道人以为他在说傻话,岂料他是自知时至。次日早上,登高山面向西方,合掌立化,火葬时,得舍利不少。
  又有人名莹可。平常饮酒食肉,杀生无数,后因读往生论,即戒杀放生,精进念佛,发愿求生净土。如是七日,即感佛现身对他说:你阳寿未尽,尚有十年,十年后我来接你’。他对佛说:‘娑婆恶浊,易失正念,愿早日得生净生,亲近佛菩萨。’佛说:‘汝愿如此,我三日后来接你。’莹可更加精进念佛,希望得上品上生;果然三日后,见佛来迎,即随佛往生。可知愿力对于念佛,非常重要。
  
(四)见佛闻法候补佛处
  阿弥陀佛今正在极乐世界,说法利生,我们一生极乐国土,即得亲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及海会圣众,闻法修行;同时仰仗佛因中愿力加被,可以随各人的志愿,往见十方诸佛,广修供养,闻法得益。大宝积经说:‘彼国众生,皆于晨朝,供养他方,无量百千诸佛,随所希求,种种华鬘,涂香,末香,幢幡缯盖,及诸音乐,以佛神力,皆现手中,供养诸佛,…。’
  阿弥陀经亦说:‘其土众生,常于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见佛闻法,如法修行,是修慧;广修供养,植诸善根,是修福。如是福慧双修,精进办道,加以寿命无量,即得速证无生法忍,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蒙佛授记,一生补处。
  大宝积经说:‘极乐世界所有菩萨,于无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补处。’佛说阿弥陀经亦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如是众多一生补处菩萨,于十方世界,候补作佛。
  楞伽经说;‘十方诸佛刹,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身,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可知极乐世界,不但是一生补处菩萨的盛产国,亦是出生十方诸佛的发源地;我们一生其国,即得见佛闻法,福慧双修,速证无生,补候作佛的利益。
  当我们明白求生极乐世界,有这么多的理由和利益之后,就知道念佛法门,是何等的殊胜?虽然,释尊为我们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以入道,门门皆可以解脱生死,圆成佛道。但一定要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如法修持,精进不懈,还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始登佛位;若然魔障出现,就会退堕,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实在艰险。
  念佛法门,固然也要自己努力,但凭借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扶持与接引,保证即生可以横出三界,超越六道生死轮回,到达最安全、最清净、也最快乐的地方,安顿自己的身心,然后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美妙环境中,跟随著诸上善人,进修佛道,不但事半功倍,简直是离苦的捷径,成佛的妙庄严路。
  所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并不是迷信,而是理智的选择;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进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理想的实现;不是逃避业债,而是仰仗佛的慈悲愿力,销除宿业,同时超度冤亲债主,共登极乐,冥阳两利。
  有人认为念佛,是愚夫愚妇之事,或是老年人的专业。这种想法,简直是最愚蠢的错误。当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上智下愚,利钝兼收,而且是老少咸宜。上上智者,如佛在世时,文殊普贤,佛灭度后,马鸣龙树,诸大菩萨,无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下下智者,如屠夫小婢,一念专精,皆可往生。此皆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摄受,岂独限于愚夫愚妇?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马鸣菩萨说:念佛是最方便的法门。
  龙树菩萨说:念佛法门,是阳行疾至之道。
  云栖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莲池大师说:‘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事。’所以莲宗诸祖,历代高僧,无不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本人亦发愿跟随著莲宗诸祖的足迹,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希望在座各位,由现在开始,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既可以在有生之年,灭罪生福,却病延年;将来临命终时,又蒙佛接引,往生佛国,见佛闻法,得不退转,终成佛道。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法门

http://www.dizang.org/dzfm/qt07.htm

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最简单讲,就是上求佛道:彻见自己本有的清净自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性;彻悟自己本有的清净智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慧;彻证自己本有的清净功德,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德,就是下化众生:发愿度一切众生尽皆成佛,而自己亦无执著度生之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方是一切诸佛出世的本怀,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归宿。而念佛法门恰恰圆满了这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理由如次:
  ⑴.《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云:‘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引按:指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说明念佛法门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菩提大法,亦即一切诸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法,亦即佛法中之根本法门。
  ⑵.《观佛三昧经》中云:‘佛告父王:谓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同经又云:‘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佛劝其父王,不仅是孝,亦是以根本大法奉献于父母,以报父母恩也。可见此法门之殊胜。
  ⑶.《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发愿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亦发愿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上上之根基,谁能超过此两位圣者?而此二圣皆发愿临终往生极乐。《观无量寿佛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引按: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应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恶五逆之人,得逢善知识劝令念佛,亦能往生,可见此念佛法门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足畅一切诸佛‘为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之本怀也。
  ⑷.《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净修捷要》云:‘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念佛之人有阿弥陀佛遣二十五位大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护持行者,又有大势至菩萨威德摄受,复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故能远离魔难,安稳修持,仗他力妙法,化险为夷,故名易行道。其他种种法门,全凭自力,末世修行,多诸障难,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也。
  ⑸.《无量寿经》云:‘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此法’即指念佛法门。以此念佛法门,令众生即念而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故《疏钞》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一句弥陀圣号,横遍十方,竖穷三世,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能令具缚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换却亿劫妄想杂念。念得纯熟,顿忘能所,暗合道妙,直达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之无生法忍也。以此念佛法门巧入无生,故易行;其他法门正入无生,故名极难行也。
  由上所述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大事因缘成办之关键。此法门畅佛本怀,度生要道;转染成净,返妄归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他力妙法,离障易行;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全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大法,末世一切种种根基众生,了生脱死之根本大法。
  《地藏经》自一开始大长者子发愿,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萨教导众生、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全经最后,以地藏王菩萨为一切众生行大利益事,给出令一切众生最终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由此可知,《地藏经》真是给出了一个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门。

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利益 经文摘录

http://www.dizang.org/zy/dmz4.htm

摘录于《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宝,汝七代种族首当得其解脱。
  善男子!彼时是(持)明人,于其腹中所有诸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
  若复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身中项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金刚之身。又如见于舍利萃堵波,又如见于如来,又如见于具一俱胝智能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人而(得)无尽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罗密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瞋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见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如是得所见者,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而得不可思议相应。

六字大明咒的治病功效

http://www.dizang.org/zy/dmz2.htm

【藏王松赞干布赞颂宣扬六字大明咒的功德】摘录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消除四百零四种疾病;嗡-嘛-呢-叭-美-吽中:
  嗡字,能消除四大共同引发之疾病;
  嘛字,能消除热病;
  呢字,能消除风病;
  叭字,能消除涎病;
  美字,能消除寒病;
  吽字,能消除胆病;如是能遣除一切疾病。
  【解脱大道--六字大明咒(噶玛恰美仁波切)】摘录
  【观自在菩萨一百零八名号】中主尊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忆念观自在菩萨,并念诵“嗡玛尼呗美吽”,不会转生恶道,不会去阿鼻地狱。任何人早晨起床念诵,也可免于痲疯、脓疮溃疡、疖疮、皮肤病、疔疮、白痴、呼吸毛病、以及一切疾病。不管他们投胎何处,忆起它,当他们死亡时,就会投生到极乐净土。因此,不论诞生处或住在何处,永远不会与观自在菩萨分开。如不断持诵,会心念清明、声音悦耳,对所有的圣典明白了知。”
  【第一世卡卢仁波切】摘录
  观世音菩萨之长、短咒由一千一百万诸佛所宣说,具有非常大的利益及功德,持者、用者均受诸佛具有非常大的利益及功德,持者、用者 均受诸佛应,一切时中,疾病消除,免受敌人之威胁,免受制于统治者,不受虫害、刀兵、中毒非时死等。死后中阴之恐惧消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
  【观音六字真言简略念修及赞颂仪轨-甘露释】摘录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等受用,能免遇怨敌、传染病、毒、兵器、监狱以及非时横死,并能从中获得解脱。”
  《六字大明咒经》云:“何人若诵若作意‘嗡嘛呢叭咪吽’之明咒,能避免一切疾病之损害,并能从中获得解脱,清净一切业障,获得长寿,且受用财富增上。”
  《自在轮经》云:“若每日念诵一千八百遍六字大明咒者,清净一切罪业及障碍,并从病、魔等违缘中解脱。”
  《一百零八名号经》云:“若诵嗡嘛呢叭咪吽者,不堕三恶趣,不感染由其业力所感之麻风病、黄水疮之皮肤病、疮疽、肺气肿等一切疾病,并从中解脱,能忆念一切宿世,命终时往生极乐净土。”
  【白普仁喇嘛传六字大明简法】摘录
  消除疾病,凡疾病,皆前世种罪为因,现前四大失调为缘,回缘凑合,而成疾病。如能诚心诵持“六字大明神咒”,不另服药,亦能见愈,且可渐令脱离轮回之苦。如不断病因,纵令目前用药治愈,日后亦难免复发。是故有病者持六字大明,则病可愈;无病者持之,则病不生。盖此六字大明神咒,能救世人一切病因,诚离苦得乐之无上良方也。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功德

http://www.dizang.org/zy/dmz1.htm

摘自《观音六字真言简略念修及赞颂仪轨——甘露释》  
作者:堪布益西彭措

  念修六字大明咒实有不可思议之功德。《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等受用,能免遇怨敌、传染病、毒、兵器、监狱以及非时横死,并能从中获得解脱。”《千手千眼经》云:“食物饮料若被下毒,至心持诵大悲观音咒,则食此物反成胜妙天食。”《十一面经》云:“若诵此咒,则被千眼垂视,千手救护。若以此咒加持水,则凡喝此水者,业障定得清净。凡听闻此咒者或被咒声随风所触之人,亦能清净业障。”《六字大明咒经》云:“何人若诵若作意‘嗡嘛呢叭咪吽’之明咒,能避免一切疾病之损害,并能从中获得解脱,清净一切业障,获得长寿,且受用财富增上。”《宝箧经》云:“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使福德具足。诵此咒时,九十一恒河沙数佛陀亲临,微尘数菩萨亦亲临,且天、龙、鸠槃荼、四大天王等亲临而守护之。其人身内之一切有情能获不退转菩萨位。若身上佩带此明咒,则成金刚身,并成舍利塔,当知此理。若诵此明咒,则能具足清净之无量慈心、悲心与智慧聚。若每日诵此明咒,则圆满六度,并能获得持明之转轮王位,现前无上菩提,成就佛果。即使仅以手触此明咒,亦将成为最后有菩萨。若男若女,若童男若童女,若鸟若兽等即使仅见此明咒,亦将成为最后有菩萨。”《具义索经》云:“闻此观音咒藏之有情者,若于旁生耳边诵此咒者,则其解脱恶趣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在轮经》云:“若每日念诵一千八百遍六字大明咒者,清净一切罪业及障碍,并从病、魔等违缘中解脱。”《一百零八名号经》云:“若诵嗡嘛呢叭咪吽者,不堕三恶趣,不感染由其业力所感之麻风病、黄水疮之皮肤病、疮疽、肺气肿等一切疾病,并从中解脱,能忆念一切宿世,命终时往生极乐刹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云:“善男子,大地之尘可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大海之水滴可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善男子,譬如一长宽各一百由旬、高五百由旬之房内,装满芝麻,于其门口,有一长生不死之人,每一百劫取出一粒,乃至芝麻取尽之时间内,欲算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而不能尽。善男子,四大部洲中,所有青稞、豌豆、小麦等粮食之颗粒可数尽,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善男子,犹如瞻部洲中,恒河等十一大河及其附属之五百小河,昼夜不息流入大海,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亦如是而增上。如是大河中之水滴可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聚德不能胜数。善男子,世间之马、象等牲畜,獐子等山兽,狮子、老虎、兔子等动物,所有兽类之毛虽可尽数,一诵六字明咒之福德聚不能胜数。善男子,比如一高九万九千由旬,宽一百万零四千由旬,长一千万由旬之金刚铁山,于其山边有一长生不死之人,用嘎息嘎之布,每一百劫磨此山一次,乃至山尽之时间内,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能胜数。善男子,譬如一深八万四千由旬,广如铁围山所围大小之大海,大小如头发百分之一之水滴可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善男子,譬如一息卡树园中之树叶可一一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善男子,譬如四大洲中所有之男、女、童男、童女皆为七地菩萨,其福德不及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善男子,于一年之十二月中或有闰月之十三个月中,不分昼夜之雨滴可尽数,一诵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不可胜数。无须再多说,于我及如我善逝,数至一千万,于一劫中,以妙衣等供养之功德,此与六字大明咒之福德聚亦不能比,况以供养我独自之功德乎?”《莲花冠续》云:“仅仅一诵、一作意(忆念)或身一触‘嗡嘛呢叭咪吽',亦能清净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等一切罪障,从八无暇之三恶趣中解脱后,不再受身语意三业的痛苦。并从野兽、罗刹等一切非人及一切疾病、畏惧中解脱,亲见由证悟法身后所显现之色身圣尊。”圣者观世音曾在娑婆世界化现为大法王松赞干布,他在《嘛呢全集》(是一切经续的总集,为藏地的第一个伏藏品)中如是宣说持诵六字明咒之功德。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回遮并寂灭世间邪魔之损害。(嗡嘛呢叭咪吽)中,嗡字,能回遮并寂灭天魔之损害;嘛字,能回遮并寂灭鬼女之损害;呢字,能回遮并寂灭邪王之损害;叭字,能回遮并寂灭土地神之损害;咪字,能回遮并寂灭魔与死魔之损害;吽字,能回遮并寂灭鸠槃荼与罗睺之损害。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消除四百零四种疾病;嗡字,能消除四大共同引发之疾病;嘛字,能消除热病;呢字,能消除风病;叭字,能消除涎病;咪字,能消除寒病;吽字,能消除胆病;如是能遣除一切疾病。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清净六道业障,并遣除其痛苦。嗡字,能清净天之业障,并遣除其死堕苦;嘛字,能清净非天之业障,并遣除其战斗苦;呢字,能清净人之业障,并遣除其生老病死苦;叭字,能清净旁生之业障,并遣除其役使苦;咪字,能清净饿鬼之业障,并遣除其饥渴苦;吽字,能清净地狱之业障,并遣除其寒热苦。
  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关闭转生六趣之门,嗡字,能消除傲慢心所引转生天趣之业力,关闭转生天趣之门;嘛字,能消除嫉妒心所引转生非天之业力,关闭转生非天之门;呢字,能消除贪心所引转生人趣之业力,关闭转生人趣之门;叭字,能消除痴心所引转生旁生之业力,关闭转生旁生之门;咪字,能消除吝啬心所引转生饿鬼之业力,关闭转生饿鬼之门;吽字,能消除嗔心所引转生地狱之业力,关闭转生地狱之门。
  持诵此明咒王者,能清净一切十不善业、五无间罪等以身语意三门所造之业障及习气。嗡字,清净身障,嘛字,清净语障;呢字,清净意障;叭字,清净烦恼障;咪字,清净习气障;吽字,清净所知障。
  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清净恢复所违犯的秘密乘之根本与支分誓言,嗡字,恢复身之誓言;嘛字,恢复语之誓言;呢字,恢复意之誓言;叭字,恢复根本誓言;咪字,恢复支分誓言;吽字,恢复一切誓言。
  再者,一切不善业之因乃为五毒烦恼,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摧伏并寂灭一切五毒烦恼的分别念,嗡字,摧灭愚痴心;嘛字,摧灭嗔恨心;呢字,摧灭我慢心;叭字,摧灭贪欲心;咪字,摧灭嫉妒心;吽字,摧灭一切烦恼心。
  再者,十方三世无余一切之皈依处可总集为三宝与三根本,若持六字大明咒者则为一切皈依中之殊胜者,嗡字,皈依佛;嘛字,皈依法;呢字,皈依僧;叭字,皈依上师;咪字,皈依本尊;吽字,皈依空行。持诵六字大明咒能拔除轮回与恶趣中的一切痛苦。
  再者,若持诵六字大明咒,则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之三种戒体,于自相续中未生者,能生起;已生者,能不受损害而增上;已生而受损害者,能得以恢复。并具足三乘戒之一切功德。嗡字,护持声闻戒;嘛字,护持独觉戒;呢字,护持菩萨戒;叭字,护持居士戒;咪字,护持八关斋戒;吽字,护持密乘戒。
  再者,若持诵六字大明咒,能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能以四无量心利益众生,嗡字,能产生大悲心;嘛字,能产生慈无量心;呢字,能产生悲无量心;叭字,能产生喜无量心;咪字,能产生舍无量心;吽字,能产生法性无量心,如是六种无量心于相续中生起,并以此利益众生。
  再者,若持诵此六字大明咒,能积集大乘菩提心之一切功德,能于自相续生起并增上菩提心宝,嗡字,生起愿菩提心;嘛字,生起行菩提心;呢字,生起无二菩提心;叭字生起法性菩提心;咪字,生起智慧菩提心;吽字,生起胜义菩提心。
  再者,如海菩萨行可以归纳为六度,若诵此六字大明咒则能圆满六度,嗡字圆满布施度;嘛字圆满持戒度;呢字,圆满忍辱度;叭字,圆满精进度;咪字,圆满禅定度;吽字,圆满般若度。
  如是若持诵此大明咒,能自然而然地获得秘密金刚乘甚深之成熟灌顶,完全成熟自相续,嗡字,身获得天尊身灌顶;嘛字,语获得咒语灌顶;呢字,心获得法灌顶;叭字,以宝瓶灌顶成熟身;咪字,以秘密灌顶成熟语;吽字,以智慧灌顶成熟意。
  再者,若持诵此六字大明咒王,则为祈祷十方三世之三宝、三根本及如海护法众,且为一切祈祷之精华,一切祈祷之王,一切祈祷中之唯一根本。嗡字,祈祷一切佛菩萨之身;嘛字,祈祷一切佛菩萨之语;呢字,祈祷一切佛菩萨之意;叭字,祈祷一切佛菩萨之功德;吽字,祈祷一切佛菩萨之身语意功德事业五者。
  如是若持诵并祈祷此六字大明咒王,则能获得诸佛菩萨身语意功德事业无尽庄严轮之一切加持与悉地,嗡字,身获身加持;嘛字,语获语加持;呢字,意获意加持;叭字,自生功德加持;咪字,随欲成就事业加持;吽字,无碍获得一切加持。 
  再者,若诵修此六字大明咒王,获得内外五大种清净后,又能获得暂时五部空行的加持与悉地,究竟清净五佛母之自性而成就佛果。嗡字,使五大清净为金刚瑜伽母;嘛字,使地大清净为佛部空行;呢字,使心清净为金刚部空行;叭字,使火大清净为宝生部空行;咪字,使水大清净为莲花部空行;吽字,使风大清净为事业部空行。如是,内五大种清净为五部空行。又嗡字,聚明六字母;嘛字,普贤佛母;呢字,佛眼佛母;叭字,白衣佛母;咪字,玛玛革佛母;吽字,救度佛母。如是五大清净为五佛母之本性而成佛也。
  再者,若持诵此六字大明咒王,能将五毒烦恼分别念寂灭于法界而现前五智慧。嗡字,能现前法界智;嘛字,能现前大圆镜智;呢字,能现前平等性智;叭字,能现前各别自证智;咪字,能现前成所作智;吽字,能现前俱生智;如是六种智慧不必寻找而自然现前。
  再者,若持诵此六字大明咒王,则内外五蕴能清净为五部佛之体性,嗡字,能获得大悲聚明之果位;嘛字,能成就毗卢遮那佛;呢字,能成就金刚萨埵;叭字,能成就宝生佛;咪字,能成就无量光佛;吽字,能获得不空成就佛之果位。
  如是若持诵六字大明咒王,则能将二障及其习气寂灭于法界,并现前本来怙主自成五身大金刚持普贤观自在之果位,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于三界内化身而恒常、周遍、任运度化众生,嗡字,任运获得法身;嘛字,任运获得报身;呢字,任运获得化身,叭字,任运获得体性身;咪字,任运获得现前菩提身;吽字,任运获得不变金刚身。
  圣者观世音所化现的头顶无量光佛、现量安住法界本性的大法王松赞干布云:“嗡嘛呢叭咪吽” ,乃幻化之身文字,能成办各种利益;也是语文字,能成办念诵。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法王如意宝前世)之伏藏品中云:“十方一切诸善逝,最极精华如意宝,皆集于此六字咒,能速成就三世佛。”若念修此随欲成就之诸佛精藏如意宝者,则能寂灭一切暂时之疾病、饥荒、刀兵以及四大之损害等违缘,寿命福德财富受用等增上广大,诸佛菩萨及白方天众垂念守护。从无始来所造之业,烦恼、痛苦、罪障及其习气无余清净,远离轮回、恶趣、中阴之一切痛苦,往生莲花庄严极乐刹土,最后获得一切智智之佛位。一切经、续、窍诀及教言藏皆言:此乃欲求解脱者之唯一如意宝,故当精勤修持也。六字大明咒如此殊胜,而非薄福之人所能值遇。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佛对除盖障菩萨说,当时佛为求得“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于无量世间供养千万俱胝如来,尚未求得,后因承事供养胜莲如来方才得到,而胜莲如来亦由承事供养无量如来方得此法。所以如今大家能念修此法,应当生感恩心作希有想,来信受奉行。
  如果真正具足正知正见、对佛陀量士夫有不可思议、不退转的坚固信心,又对此咒王普被三根的不可思议加持力有了定解,则不但白天连晚上睡梦中也会精进念此咒的。
  反观我们自己现在最差的就是信心,多的是世智辩聪。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讲六度中般若度时,把这种不属于闻思修智慧的颠倒世智辩聪叫做与般若波罗蜜多相违的颠倒习气,在这种恶心的支配下,众生整天邪思妄想、打妄语、作非法行,这些玩世间小聪明的分别心并不是真智慧,反到成为获得悉地的障碍。当今的众生烦恼粗、邪见重,大多不相信有前生后世,不承认有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当然更不会谨慎取舍善恶业。同样对此咒的功德,一般分别心很强、不信因果、尤其不信佛的人,对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力加持过的心咒之功德会生邪见,说这咒子我写了、也念了,哪里见有什么功德?加持在什么地方。对这种人就是十方诸佛、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亲自现前,来教化他,历经千百年,对他也不会有丝毫利益。到头来依旧沉沦生死,生生世世难得解脱。所以我们不应分别为什么“嗡嘛呢叭咪吽”有这么大功德与力量?为什么仅仅一个字就具足遣除违缘、清净业障、关闭轮回之门、恢复戒体、有回遮与寂灭魔害等等的作用?…… 
  这里再三强调,信心是成就的根本,你对心咒功德怀疑不信或者虽信但懈怠散乱,念诵时也不如法,要想得大加持当然不可能。反之,若信心真纯,则诸佛菩萨功德真实不虚,甚深三摩地加持过的心咒力不可思议,深信虔诵观音心咒者必然暂时业消智朗、障尽福崇,究竟成就与观音菩萨无二的果位。这一点是十方诸佛共证、千经万论均宣的。但对六道众生来讲,旁生愚笨,没有知言解义的能力,无缘领受妙法,而邪魔外道、一般的世智辩聪,邪见又深、难信圣言,这都成了获得六字大明咒功德的根本障碍,可怜的众生,观音菩萨大悲赐如意宝却无缘受用枉受诸苦。  

My Mani Wheels


Left: Chenrezig Mani Wheel (Om Mani Padme Hum 唵嘛呢叭咪吽)
Right: Yellow Dzambhala Mani Wheel (Om Zambhala Zalendraye Soha 嗡藏吧拉,咋念咋夜梭哈 )

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修行的方法很多,广则六度万行,约则三无漏学,再简则最实用的,我有两句话是:“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诸位一定觉得念佛号是很简单的事,这没什么稀奇; 可是, 问题在于你是否相信观音菩萨处处和你在一起? 你是否能够一生一世都在念阿弥陀佛呢? 这也要下一番功夫了。

I cannot remember where is the source for the above information. But I find it really meaningful.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Green Tara

http://www.khandro.net/deities_Tara1.htm

Green Tara Mantra - Oṃ Tāre Tuttāre Ture Svāhā / Om Tare Tuttare Ture Svaha

In Tibetan culture, and some others, green is considered to include all the other colors.

Green Tara is typically pictured as a dark, green-skinned girl of 16. She usually wears striped leggings but above, only her shoulders are covered. She wears the many characteristic ornaments of the samboghakaya.

Green Tara has her right foot extended as if about to rise. Her left hand, in the gesture of granting refuge holds the stem of a blue water lily or utpala that waves over her left shoulder while her right hand also holding a flower, offers that which we desire, a bo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Dalai Lama (1391-1474,) her hands with their blue utpalas signal, "Samsaric beings! Cling not to worldly pleasures. Enter the great city of liberation! Flower-goads prodding us to effort. Homage to you!"

The practice of Green Tara helps to overcome fear and anxiety, but devotees also believe that she can grant wishes, eliminate suffering of all kinds and bring happiness.

When called upon, she instantaneously saves us from eight specific calamities. (Another lineage describes 16.) The First Dalai Lama lists the 8, and interprets them as representative of corresponding defects, flaws, or obscurations:

1) lions and pride
2) wild elephants and delusions
3) forest fires and hatred
4) snakes and envy
5) robbers and fanatical views
6) prisons and avarice
7) floods and lust
8) demons and doubt

Relation to Amitabha
It is said that, despite his having taken a vow before Amitabha Buddha to enable everyone without exception achieve liberation from the endless round of rebirth, Chenrezi became so discouraged at the untold numbers of sentient beings that he began to cry. From his tear was formed Tara.

In the words of Nargarjuna: " Compassionate One who saves from samsara! Goddess born of the tears of the Lotus-bearer, by the power of the vow of Amitabha; most loving one who strives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s ... I cannot describe your infinite virtues ... ."

The 21 Praises to Tara says 'On the face of Chenrezi, she is born from a tear as a bud from a lotus' or "born from the opening corolla of the lotus face of the Lord of the triple world."

A different account is that, while Chenrezig emerged from one of the eyes of compassionate Buddha Amitabha, Tara came from the other. In her iconography,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red Buddha, Amitabha, is usually indicated by a tiny image of him in her topknot.

Tuesday, June 30, 2009

明白它们,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在改变

I got this from a fowarded email. Really help us to let go of many things...


明白它们,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在改变^^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学会用理解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而不是以自以为是的关心去管对方。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如果觉得有意思,不妨转发给你的好朋友^^

Saturday, June 20, 2009

The Book That Changed My Life - 念佛成佛(净空法师讲述)

I would like to encourage everybody to chant Namo Amituofo (南无阿弥陀佛) and aim to go to Amitabha Pure Land (西方极乐世界).

Sunday, April 26, 2009

The Temple That Saved Me - Thekchen Choling (大乘禅寺)

http://www.thekchencholing.org/

Founded by Singapore-born Lama Thubten Namdrol Dorje in 2001, Thekchen Choling Singapore is a Tibetan Buddhist Temple that encompasses both the Tibetan & Chinese tradition. The temple conducts regular weekly teachings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anting and prayer sess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one of the temple's objectives to be an easily accessible place of refuge at all times of the day, Thekchen Choling is the first Tibetan Buddhist temple in Singapore to open 24 hours daily.

The main hall is available to all who seek a place of quiet, for prayers, for meditation at any time of the day. As a healing temple, Thekchen Choling also provides free TCM medical consulting service, acupuncture service and medicine two times a week in the temple. The temple's social outreach program includes free medicine distribution, free meals and finance support, with emphasis for the poor and elderly.
Som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kchen Choling Singapore are: -
One of the biggest Mantra Wheel in Singapore, with most mantras filled (213 million mantras).
One of the most unique lifesize Shakyamuni Buddha statue in Singapore, it is adorned with jewel ornaments as per the original traditions in Tibet and Nepal.
The Special Thousand arm chenrizig(GuanYin) carved in Tibetan style is one of the biggest in Singapore.
One of the biggest Guru Rinpoche(manifestation of Shakya Muni buddha) & Green Mother Tara statue in Singapore.


AdmissionFree Opening HoursOpen 24 hours Approximate touring timeTours are provided upon request Location2 Beatty Lane, Singapore 209945 Telephone6443 720 Fax64656736 Emailhttp://mailto:Administrator@thekchencholing.orgGetting ThereBus Services: 2,7,12,32,33,51,61,63,80,107,133,145,197,21,NR7,23,64,65,66,67,125,130,139,147 10mins walk fom Lavendar MRT Program Timings (if any)
Major Events for the Year 2008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6 February to 21 February
Vesak Day Celebration - 10 May to 20 May
Ullambana Festival (7th month-Hungry Ghost event-9 August to 23 August
The Healing Festival-16 October to 28 October Dharma Teachings
Every Thursday at 8pm “Path leading to True Happiness” (series) (Chinese)
Every Friday at 8pm “Awaken your heart” (series) (English)
Dharma Ritual Activities
1st & 3rd Monday of each month at 8pm- Meditation Session
1st Tuesday of each month at 8pm- Thousand Arm Chenrezig (Guan Yin) Group Practice
2nd Tuesday of each month at 8pm- Guru Rinpoche Group Practice
3rd Tuesday of each month at 8pm- 21 Tara Group Practice
4th Tuesday of each month at 8pm- Medicine Buddha Group Practice
1st Saturday of each month at 7pm- Recitation of Sanghata Sutra
2nd Saturday of each month at 5pm- Guru & Tare Puja
3rd Saturday of each month at 3pm- Recitation of Confession to Medicine Buddha Sutra
4th Saturday of each month at 3pm- Ceremonial Tea Offering to Palden Lhamo Puja (For purifying obstacle & spirit harms) Social Outreach Actitivites Free TCM Consultation & Acupuncture Service:
Every Wednesday & Sunday at 8pm.
1st & 15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 at 1pm to 3pm Free Spiritual Healing (Reiki) Session:
1st & 3rd Sunday of the month from 3pm to 5pm: Free Vegetarian Lunch:
1st & 15th day of the Lunar month at 12.30nn

Monday, April 13, 2009

圣严法师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圣严法师自在语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Lyrics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Da Bei Zhou / 大悲咒)

http://www.geocities.com/amitabha48vows/a.htm

The lyrics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contain the names of many Bodhisattvas. Below is the Hanyu Pinyin or Romanised Chinese character version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na mo ho la da nu do la ye ye,
na mo o li ye,
po lu je di sho bo la ye,
pu ti sa do po ye,
mo ho sa do po ye,
mo ho jia lu ni jia ye,
an,
sa bo la fa yi,
su da nu da sia,
na mo si ji li do yi mung o li ye,
po lu ji di, sho fo la ling to po,
na mo nu la jin cho,
si li mo ho po do sha me,
sa po wo to do shu pung,
wo si yun,
sa po sa do na mo po sa do na mo po che,
mo fa to do,
da dzo to,
an, o po lu si,
lu jia di,
jia lo di,
i si li,
mo ho pu ti sa do,
sa po sa po,
mo la mo la,
mo si mo si li to yun,
ji lu ju lu, jie mong,
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mo ho fa she ye di,
to la to la,
di li ni,
shi fo la ye,
zhe la zhe la,
mo mo, fa mo la,
mu di li,
yi si yi si,
shi nu shi nu,
o la son, fo la so li,
fa sha fa son,
fo la she ye,
hu lu hu lu mo la,
hu lu hu lu si li,
so la so la,
si li si li,
su lu su lu,
pu ti ye, pu ti ye,
pu to ye, pu to ye,
mi di li ye,
nu la jin cho,
di li so ni nu,
po ye mo nu,
so po ho,
si to ye,
so po ho,
mo ho si to ye,
so po ho,
si to yu yi,
shi bo la ye,
so po ho,
no la jin cho,
so po ho,
mo la nu la,
so po ho,
si la son o mo chi ye,
so po ho,
so po mo ho o si to ye,
so po ho,
zhe ji la o xi to ye,
so po ho,
bo fo mo jie si to ye,
so po ho,
nu la jin cho bo che la ye,
so po ho,
mo po li song ji la ye,
so po ho,
na mo ho la ta nu do la ye ye,
na mo o li ye,
po lu ji di,
sho bo la ye,
so po ho,
an si den,
man do la,
ba to ye,
so po ho.


Below is the Sanskrit version of the Great Compassion Mantra.

Namo ratnatrayaya.
Namo aryavalokitesvaraya.
Bodhisattvaya.
Mahasattvaya.
Mahakarunikaya.
Om.
Sarva abhayah.
Sunadhasya.
Namo sukrtvemama.
Aryavalokitesvaragarbha.
Namo nilakantha.
[Siri] mahabhadrasrame.
Sarvarthasubham.
Ajeyam.
Sarvasattvanamavarga.
Mahadhatu.
Tadyatha.
Om avaloke.
Lokite.
Kalate.
Hari.
Mahabodhisattva.
Sarva sarva.
Mala mala.
[Masi] Mahahrdayam.
Kuru kuru karmam.
[Kuru] Kuruvijayati
Mahavijayati.
Dharadhara.
Dharin suraya.
Chala chala.
Mama bhramara.
Muktir.
Ehi ehi.
Chinda chinda.
Harsam prachali.
Basa basam presaya.
Hulu hulu mala.
Hulu hulu hilo.
Sara sara.
Siri siri.
Suru suru.
Bodhiya bodhiya.
Bodhaya bodhaya.
Maitreya.
Nilakantha.
Dharsinina.
Payamana svaha.
Siddhaya svaha.
Mahasiddhaya svaha.
Siddhayogesvaraya svaha.
Nilakanthasvaha.
Varahananaya svaha.
Simhasiramukhaya svaha.
Sarvamahasiddhaya svaha.
Cakrasiddhaya svaha.
Padmahastaya svaha.
Nilakanthavikaraya svaha.
Maharsisankaraya svaha.
Namo ratnatrayaya.
Namo aryavalokitesvaraya svaha.
Om siddhyantu.
Mantrapadaya svaha.